海都闽南网讯 目前,误用药物的例子举不胜举,尤其是小孩,误用药物轻则会产生不良反应,重则会发生药物中毒,甚至导致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为使家长们引起足够的重视,针对临床中出现最多的现象,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儿科主任医师周维佳做了些提醒,提醒家长给孩子用药要特别小心,别陷入用药的误区。
咳嗽 止咳药也会“闭门留寇”
咳嗽是幼儿常见的呼吸道症状,也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呼吸道内的病菌和痰液可通过咳嗽而排出体外,它起着清洁、畅通呼吸道的作用。稍有咳嗽便急服止咳药,虽可暂时缓解咳嗽症状,但也可使大量痰液和病菌堆积于呼吸道内,等于“闭门留寇”,会继发细菌感染,严重时甚至引起肺不张、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所以说,在没有明确宝宝咳嗽原因之前,切莫擅用止咳药。
腹泻 见泻即用止泻药
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病,多由胃肠功能不健全、肠道功能紊乱、消化不良、细菌感染及内分泌障碍等原因所引起。止泻药具有较强的收敛作用,服用后虽可暂时缓解腹泻症状,但存于肠道内的细菌和毒素仍可在肠道内迅速生长繁殖,继发多种疾病,威胁幼儿健康。故对婴幼儿腹泻的治疗决不能一概而论,应及时去医院明确诊断和治疗。
发烧 滥用退热药
除去感冒以外,现在孩子一发烧,家长就给他们使用退热药,这样首先可能掩盖孩子病情,降低抵抗力。小儿发烧不超过38.5℃,一般不用退烧药,可采取物理降温法或者用中成药。
其次,家长选用的退热药品种也往往是错误的,往往选用不良反应严重的阿司匹林或含有非那西丁及氨基比林的复方制剂。正确的做法是如果要用,应选择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非处方药。
用量 自行减少剂量
婴儿用药量应相当精准,否则会相差好几倍。有的服用水剂时家长没将药水摇匀,使得初期的浓度不够,未达到效果,后期浓度又过高,这也是有害的。
还有,怕药物的副作用而自行减低药物剂量。用什么药、用多少剂量,是由疾病的性质、疾病的轻重以及用药对象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决定的。家长自行减少用药剂量,使药物应该起到的作用大大减少,不但不能治愈疾病,还会导致病情迁延不愈或者使病情加重。
静滴 认为静脉用药比口服好
一般的疾病用口服药疗效是可以的。若通过静脉用药,孩子较痛苦,还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及交叉感染。静脉用药是直接将药滴注到血液中,能达到快速控制病情的效果,但不管病情的轻重一概用之就不对了。没有必要让孩子去受皮肉之苦和精神上的惊吓,更何况孩子小,控制力差,静脉用药也有相对的危险性。
抗生素 一味用贵药
孩子得病,家长盼着药到病除,这是人之常情,因此常常希望用新药、贵药。比如感冒发烧,动辄就用抗生素,而且还嫌青霉素过时而动用先锋霉素。例如,感冒发烧多由病毒所致,有其自然病程,抗生素无效。先锋霉素不但不能改变这种状况,而且还会造成耐药性,一旦患上重度细菌感染反而用之不灵。再如腹泻,不究病因,吡哌酸、氟哌酸一拥而上。大多腹泻水样便为病毒与产毒性大肠杆菌所致,只要多喝水、调整饮食、适当服一些消化酶类药物及B族维生素即可解决,不必动用抗生素。
维生素 维生素并非多多益善
维生素在儿童生长发育中确实起着重要作用,但并非多多益善。不少药用维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应,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过量可引起毛发枯干、皮疹、瘙痒、厌食、骨痛、头痛、呕吐等中毒症状;维生素D过量可引起低热、呕吐、腹泻、厌食,甚至软组织异位骨化、蛋白尿、肾脏损害等症;维生素C服用过量可引起腹痛、腹泻等症及诱发尿路结石、脆骨症等。为此,营养学家强调,补充维生素以食物中的天然维生素为最佳选择。
球蛋白 丙种球蛋白不能降低感冒
从理论上讲,血液中lgG(免疫球蛋白G)的浓度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与人体抵御感染的能力有关,所以一些家长把预防感冒的希望寄托在“丙种球蛋白”上,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丙种球蛋白主要含免疫球蛋白G(简写为lgG),而感冒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种类多且经常变化,而丙种球蛋白所含的抗体不仅有限,而且缺乏特异性;并且健康儿童大多数体内血液中lgG水平正常,所以注射丙种球蛋白并不能降低感冒的发病率。
中药 中药对宝宝同样有害
有个别家长过分夸大西药的毒副作用,只愿意给孩子吃中药,却没想到有时会延误病程和副作用。中药无害吗?专家的回答是否定的,中药对宝宝也有害。中药既然是药,必然也有副作用。如父母经常给宝宝用的至宝锭可出现类似急性汞中毒的症状,服用云南白药导致过敏,滥服人参引起抽风、昏迷。
对待中药要像对待西药一样慎重,以免宝宝受害。
喂药 喂药方法不正确
孩子多数不愿吃药,有的家长性急,采用捏着孩子鼻子灌药的办法,这样会造成药呛入气管内的危险。正确的方法是将药匙轻轻放入孩子口中,待孩子将药咽下后再取出药匙。对半岁内的小宝宝还可采用滴管喂药的方法。
喂孩子吃药确实是个麻烦事儿,尤其是很多中药气味苦涩,于是家长就想出办法不用白开水,而是让孩子喝饮料送药。这是非常错误的,一些饮料中可能含铁、钙等元素,会与中药发生沉淀,影响药效。
用药方法 忽略用药方法
一般药瓶标签上都有详细的用药方法。家长如不按说明服药,往往会“事倍功半”。例如助消化药、胃动力药在饭前吃效果明显好于饭后。在碱性环境下吸收较好的药物最好饭后服用。不注意有效期,吃了过期的药,再好的药也不起作用。又如有些药须每6小时服一次,有的家长怕麻烦,不愿在半夜叫醒孩子服药,结果少服一次,药效大减。
有些药物服用要求较高,先吃什么后吃什么都有讲究,如抗生素和整肠生、妈咪爱等同时服用会使后两种药物被杀灭而失效。有些中药煎煮有讲究,如矿物类药常需先煎,不少芳香类药需后下。这些都需详细地询问医生或发药的药剂师。有的宝宝服药后出现了副作用,需及时与医生联系,否则会发生严重后果,家长决不能不好意思问。(本网记者 陈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侵华日军新罪证“满洲农业移民入植图”展出2024-09-1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