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数据表明,楼市价格跌幅收窄、楼价上涨,与此同时,近日全国多地土地市场复苏的消息接连爆出,楼市的走向再度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尽管房地产市场供大于求格局短期不会改变,但业内人士认为,楼市反弹期待政策表态,并需警惕众口一词的“房价上涨论”,经过心理层面的放大进而推动房价的上涨。
数据显示房价跌幅明显收窄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5月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房价指数,其显示,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有43个城市房价环比下降,持平的城市有21个,上涨的城市有6个。与去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55个,比4月份增加了9个;上涨的城市有15个,涨幅均未超过1.4%。
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看,全国房价上涨的城市无论环比、同比数量都不多,涨幅也不大,但人们注意到,5月份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下调的城市减少了,而房价上涨的城市数量比4月有明显增加,且房价同比环比的跌幅均明显收窄。
在楼市调控措施最严格的北京,其作为楼市走向的“风向标”,在市场变化中尤为受关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北京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调了0.1%,二手房价格也下调了0.1%。这与最近来自多家市场专业机构反映的新建商品房均价上涨数据有较大差距,而且目前人们普遍感到北京的商品房价格在明显上涨。专业机构分析人士认为,北京楼市在三四月间有大量“以价换量”的优惠项目房价平稳,但5月份许多项目纷纷提价,市场已经基本止跌。进入6月份北京的楼盘大约平均上涨了3%,北京通州、大兴区的很多项目房价上涨幅度都超过了5%,价格指数不能完全反应市场的全面实际情况,而且短时内楼市在变化,人们感受明显。
楼市反弹引发担忧
6月份以后,楼市是否会回弹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央行最新公布的二季度调查显示,68.5%居民认为房价高难接受,较上季度提高了0.8%。但市场上反映出,购房人已经在陆续进入楼市。随着楼市价格的上涨,持续了近一年的土地市场僵局也被打破,近日,北京再现竞价抢地,广州成交全国最贵新地王,全国多地土地市场复苏的消息接连爆出。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楼市的反弹是因为此前房价下降刚性需求的纷纷进入,改变了供需。
供需关系的确是决定市场走向的根本,但是在此轮全面的房地产调控中,调控政策的力度及执行力已经突显为决定市场走向的主要因素。
近来,宏观经济增长速度降低,国家重提“稳增长”,全国近40个城市出台的微调政策从整体上影响着人们对楼市的预期。尽管最近针对人们对房地产调控政策松动的疑虑,银监会、央行等部门密集辟谣,强调对房地产调控的态度依然未变,住建部也在18日再次重申继续严格执行住房信贷政策,但今年以来,中央层面始终仅在强调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态度不变,但并没有跟进新的政策。
对此,各方舆论传递出基于从整体经济发展的考虑,中央政府已经不可能再出台针对楼市的调控措施的推断,进而判断楼市调控已触“政策底”。这使得很多观望已久的准购房人动摇了此前对房地产市场将经历较长“筑底”期的预期,在担心楼价会再度报复性反弹的心态下被动入市。央行二季度调查数据也印证,20.4%居民预期三季度房价将上涨,这一数字比上个季度上涨了2.8%。
期待调控政策进一步明确
事实上,目前楼市突出表现就是来自对政策变化方面的恐慌。
中原地产分析人士认为,影响房价最大的政策因素在逐渐微调,特别是其中的信贷政策松动对市场的影响非常大,“政策底”使开发商获得底气,敢“走量不走价”。如果信贷政策继续松动,对首套依然的购买行为提高扶持的话,房价必然会大涨。
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从中长期来看,未来房价持续长期走高的可能性并不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巴曙松认为,从供需关系看,2011年房地产在建规模达40亿平方米左右,销售仅10亿平方米左右,供大于求格局短期不会改变。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晓也表示,一年多来的房地产市场“休眠”导致全国开发商手中仍有大量库存,开发商的去库存压力短时间内难以释放。但赵晓同时提出,2009年调控之后报复性反弹的一幕不能不防。在经济增速下滑的大背景下,近期中央各部门频繁出台措施稳增长。而为刺激经济增长或考虑地方利益的需要,有些地方政府的调控决心或会暗地里放松。加上开发商和房地产中介的渲染,刚需就可能集中释放,投资或投机性需求如果也卷土重来,那2009年房价暴涨的一幕可能真的会重演,楼市反弹期待政策表态。
21世纪不动产所掌握的市场数据也证实,在刚性需求之后,已有部分改善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入市。该机构分析人士认为,短期来看,房价可能会出现一定的上涨。但是,只要限购、限贷能够做到“绝不放松”,就不必担心房价大涨。反而是众口一词的“房价上涨论”,经过心理层面的放大,有可能会为房价的上涨提供动力,这是要警惕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