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调查
文明礼仪应是人之初必修课
幼儿园设“考场”,进办公室没一个孩子敲门
省未成年人文明礼仪教育课课题组成员、南京市中华路幼儿园园长贾宗萍告诉记者,他们曾在学校里做过一个调查,设置了一个情景“考场”,30多位被测试的小朋友,在进办公室的时候,没有一个小朋友有敲门的动作,进门后主动和老师问好的,占了45%。在征得同意后才玩玩具这一项上,基本也没有小朋友做到。
专家分析:贾宗萍园长表示,幼儿礼仪教育应该是人之初的一堂必修课。幼儿时期是人在个体成长的关键期,同时也是礼仪行为养成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接受的启蒙教育,会对一生的学习、个性以及社会性都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目前的幼儿礼仪状况值得反思。这与家庭教养方式有很大关系,有时候父母自身不适当的行为,也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培养孩子“知礼”,要从细节上下功夫,作为家长、老师,应该选择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有意识地告诉孩子在对待长辈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做客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等等,也可以有意识地带孩子走亲访友,或是在家招待客人,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相应礼节。
校内、校外都应有相应规范
2.5万份调查显示,四成孩子“一个娃娃两个样”
省未成年人文明礼仪教育课题组成员、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丁锦宏院长今年组织了一项未成年人文明礼仪调研,调研发放问卷2.5万余份。调查显示,由于受外界环境和老师、家长不同要求的影响,不少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上的行为表现不一致。比如,在学校遇到老师能够主动问好的占比78%,而在家里进出家门主动问好的占比仅为45%;在学校能够积极参与劳动、主动帮助他人的占比81%,而在家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的占比仅为40%,这种差异性,在小学阶段表现尤为明显。到了中学阶段,虽有改善,但在不同场合仍存在差异。
专家分析:参与调研的该院讲师徐志刚博士告诉记者,这种校内、校外表现不一样的情况,实际上不少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娃娃两个样”。在学校这个团体中,有教师的看护,有同学的监督,因此学生们对自己的行为比较约束,表现也很好;而回到家中,现在多数是独生子女,家中万千宠爱,孩子们反而会在文明礼仪这方面松懈,特别是尊重长辈这一方面。要扭转这种情况,家长不能一味放纵,爱和严要同行。
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建议稿(节选)
言谈之礼:
目标:用语文明,学会倾听,诚恳友善,礼貌谦恭
3-6岁(幼儿园阶段)
1.学会使用“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等文明用语。
2.学会主动与人打招呼。
3.学会举手发言。
7-12岁(小学阶段)
1.对师长不直呼其名,使用敬语。
2.接听电话先说“您好”,通话结束说完“再见”,再挂电话。
3.不用带侮辱性的绰号称呼别人。
13-15岁(初中阶段)
1.与人交谈时目视对方。
2.不随意打断别人讲话。
3.不强迫别人回答不愿说的问题。
4.不造谣不传谣。
16-18岁(高中阶段)
1与人交谈适时点头、应答。
2.不打听不泄露别人隐私,不说使别人感到伤心羞愧的话。
3.多人交谈时不滔滔不绝。
4.语气平和,言语谦恭。
待人之礼:
3-6岁(幼儿园阶段)
1.学会与小朋友分享玩具。
2.不随便乱动别人东西。
3.按照规则和要求玩游戏。
7-12岁(小学阶段)
1.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
2.尊重老师劳动,上课认真听讲。
3.遇人微笑,主动问好。
4.进别人房间先敲门。
13-15岁(初中阶段)
1.客人来访,热情相待,出门迎送。
2.不在休息时间拜访他人、给别人打电话。
3.给别人力所能及的帮助。
4.不顶撞家长、老师。
16-18岁(高中阶段)
1.学会原谅他人。
2.尽力完成答应别人的事。
3.上网聊天用语文明,不编发、转发恶意造谣、诽谤帖子。
4.不与陌生网友见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