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上完课都觉得嗓子有点憋,是不是我的发声位置不够到位?”“我一开始也是这样,你要继续学习找找感觉。”上周三上午,王阿姨和几位同班同学边聊着边走出福建老年大学“独唱基础班”的教室。虽然上课每天要坐40分钟公交车才能到达,但王阿姨觉得一点都不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改变,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成了老年人的新追求,既能怡情养性又能开拓社交的老年大学成了他们的首选。记者调查发现,榕城各所公办老年大学,每年报名者挤破门槛,但有限的资源远远无法满足需求。这些老年人一旦踏入校门,多数会成为不打算“毕业”的学生,不少老人甚至兴致盎然地读了二十年。榕城老人“老而好学”的强烈意愿如何才能得到充分满足?社会学家认为,破解矛盾的关键是拓展基层办学点。
现状:
报名比抢火车票还难
老年大学的报名和学习课程有多火爆?上周三,记者探访了福建老年大学五四路校区,发现别说是书法班、钢琴班、电脑班,就是市民印象中可能“冷门”的英语班,都有40多名老人上课,在老师的带领下,白发老人一起大声朗读课文。
“报名比抢火车票还难。”老年大学的学员陈阿姨告诉记者,像她报的声乐系,等了两年才报上名。“8点开始报名,8点20分名额全部抢完,今年秋季报名,我一早坐在电脑前盯着屏幕看。”
记者翻开福建老年大学的招生简章注意到,学校开设了8个系14个专业61门课程,学制班班级共253个,除了花鸟画、声乐、舞蹈、诗词和写作、国学等传统科目,还有远程摄影、瑜伽、智能手机使用等课程,有的学科还设置了学年制。学校规模不小,设置的课程也多,但新生入学依然很难。
“这是老问题了,学员量每年都在增加,从前年的8000人扩展到今年的近万人。”福建老年大学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校方扩规模、增课程、增加招生数,依然满足不了老年朋友的需求,尤其是声乐戏曲和舞蹈类专业,供不应求的现象更加突出。
为了缓解报名问题,校方还出台了一些措施进行限制,如每位学员报3个班次;上学年平均出勤率低于50%的限报1个班次;同系A类课程每人限报1个班次;A类课程不留级,且结业后不再报名该课程学习等。
原因:
求学意愿强还有朋友圈
“学费便宜,能和兴趣爱好相同的人在一起,很快乐。”学员王阿姨一语道出老年大学火爆的原因。从进入独唱基础班开始,她几乎不迟到。“有一名学员,已经在学校里读了20多年,毕业证都领了10个,可即便腿脚不便,也让家里人送过来,风雨无阻,不愿意离开。”
和这样的同学相比,王阿姨的“学历”短得多。今年62岁的她,打算继续报名明年的提升班,还计划再报一个钢琴班。
“老年人一旦报上名,基本就不走啦,把老年大学当作是家,既能学知识,又能交朋友。”福建老年大学的工作人员说,在学校里,不肯毕业的不是个案。像王阿姨一样,很多老生一直在持续学习。
“老年大学不同于学历教育,它其实是为老年人搭建了一个知识平台和交往平台。”工作人员表示,作为公益单位,老年大学低廉的学费,也是吸引老年人踊跃报名的原因之一。
自今年秋季起,福州市老年大学调整学费收费标准,贫困老年人的学费按有关规定减免,普通课程收费标准每学期仅100元。记者发现,钢琴班几乎是所有老年大学的最贵专业,而在今年福州市老年大学秋季补充招生计划表中,钢琴基础试点班每学期学费仅160元,与动辄每小时一两百元的乐器培训机构相比,已是“白菜价”。而福建老年大学一整个学年的学费也仅为200元到300元不等,钢琴班的收费为500元。
学位有限,已入学的学员们又不愿离开,将许多老年人挡在了学校门外。换句话说,随着老龄化加剧,现有的老年大学已是供不应求。
困境:
认“公”不认“私”老年民办培训挺尴尬
全国第一所老年大学1983年在山东成立,福建老年大学创办于1985年4月,是球探体育比分:老年教育的起点,也是全国成立较早的老年大学。我省老年教育的成绩也很突出,如福建老年大学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并在省直单位创办了11所分校。2015年,借力建校30周年纪念活动,还建设了一个校史陈列馆、一个300多平方米的专业书画展厅和一个190平方米的图书馆。
即便硬件设施不断增强,老年教育的发展空间仍大大受限,老年大学的公益性强,一学期三五百元的学费,老年人很容易接受。但是,老年大学的教育以艺术类专业为主,经费不足,就难以请到高水平的老师,到了县一级,艺术类老师就会更紧缺,难以满足学员的需要。据了解,有不少老人是从五区八县赶到市区学习,这种“舍近求远”的现象在榕城也频频出现。
老年教育培训有很大的市场空间,但是记者走访后却发现,同样开设老年培训班的民办培训机构却存在“吃不饱”的窘境。记者从我市一家英语培训机构了解到,该学校曾经开设过老年班,授课内容与老年大学讲授的内容相比丰富很多,价格也低廉。“19元一次的体验课都没有老人愿意报名,招生情况不理想。”工作人员感叹道。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老人的需求相对有限外,老人在选择培训机构时,认“公”不认“私”的情况也比较普遍。
“一些老人一听说是民办的就不愿来,怕上当受骗,其实我们的师资和各方面条件也都不错。选择上老年大学的人多也是受生活环境和圈子影响,认为公办的比较靠谱。”工作人员说道。
发展:
文化养老是需求应增加基层办学点
福建师范大学社公共管理学院谢宏忠教授表示,老年人用学习去充实晚年,有受教育的需求,更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而很多老年朋友不愿毕业,可以窥探出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正悄然升级,已从物质层面转化为精神层面的“文化养老”,有利于老年群体树立健康积极的老年价值观,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的人文关怀。
在谢宏忠教授看来,老年大学是老年人“文化养老”的重要阵地,除了让老人们获得知识,还为老年朋友构建了社交圈,趣味相近的老年人也能相互陪伴、相互帮助、自得其乐,实现互助养老。
“老年教育是个空间巨大的产业。政府应想办法多支持和扶持一些老年大学,以增加老年教育的供给。”谢宏忠教授表示,短期来看,鼓励民办老年培训机构的建立,很可能牵涉到经营、利益等问题,不太现实。而一些社会资源,比如学校和机关的空余教室和场地,可以尝试与老年大学共享,以解燃眉之急。此外,部分机关单位可以成立老干处、离退休干部管理处等,满足银发族的群居需求。
针对民办培训机构遇冷的情况,福州大学社会学甘满堂教授也提出了相关建议。甘满堂教授表示,公办老年大学开办多年,经验、基础好,积累的口碑效应让老人很认同,这很正常。作为后来者的民办培训机构应该找准定位,实现差异化发展。同时,民办培训机构需要政府的资金扶持,以公益性为主,迎合银发族的消费模式。此外,政府可大力向基层发展,加强对街道、社区老年学校或办学点的投入,街道、社区一级也需要继续探索老年人的文化需求。(记者 林欢欢 魏旸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