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试题示例
(一)选择题
1.右图是1964年发行的邮票,邮票中的古代器物属于
A.青铜器
B.铁器
C.陶器
D.瓷器
[说明] 本题属于容易题,主要考查“青铜器”这一识记层次的知识内容,试题选取了符合学生知识经验的邮票中的文物这一具有教育价值取向的图片,使学生感受历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增强了解历史的兴趣。要求学生从中获取信息准确再认“青铜器”这一历史文物,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景创设,在再现识记能力的基础上作出判断,实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
2.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小燕同学根据相关史实制作了以下示意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A )。
A.三国鼎立
B.北宋与辽、西夏并立
C.南宋与金对峙
D.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说明]图示法往往能把较为复杂的历史事物转化为简单的图示,经过图片的表示,一目了然。本题属于容易题。题干把四个历史主干知识用图示加以呈现,设计独具匠心,且简洁,既考查了历史学习方法,又体现了基础性的原则。
|
3.
以上名言历来为人民吟颂推崇,其思想情感共同点是
A.关心百姓的疾苦 B.关心自己名节
C.反映了强烈的爱国激情 D.反映了清正廉洁的愿望
[说明] 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本题很好地考查到情感、态度价与价值观,且设计比较新颖。
(二)改错题(每小题有一处是错误的,请找出错误并加以改正)
1.北宋司马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答案 错误: 司马迁 改正: 司马光
2.1937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答案 错误: 九一八事变 改正: 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
[说明] 例1属于容易题,例2属于中等难度题,改错题每题只应出现一处错误,并呈现三个知识点,由于受二个正确知识点限制,这样只能改其中的一处错误,答案明确,这是改错题的方向。
(三)辨析题(每小题有一处是错误的,请找出错误并说明理由)
1.唐朝后期,书生王某在洛阳购买了一册活字印刷的李白诗集。
错误:活字印刷。
答案:活字印刷品要到北宋时期毕升(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才出现,因此唐朝后期不可能买到活字印刷的李白诗集,可买到雕版印刷的李白诗集。
2.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的序幕。
这种说法对吗?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答案:这种说法不对。因为早在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后,日军已对中国的东北、华北、等地区进行了侵略。
3.九年级(2)班历史兴趣小组编写的历史课本剧中,有一场景如下:1695年的某天,英国国王亲自拟定并颁布征税法令……
答案:小历(或小历的观点)错误。
因为1689年英国通过的《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许可国王不得征税,而课本剧中“国王亲自拟定和颁布法令”是不符合史实的。
[说明] 例1、2属于中等难度题,例3属于稍难题。辨析题一是辨(指出)错误知识(或观点),二是析(说明)错误所在,本题辨析题符合要求,精心创设的情景也是允许的,将学生置于历史情景中,巧妙地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判断辨析能力。
注意:辨析题首先要求指出错误(或同意、不同意的观点),再说明为什么错(或同意、不同意的理由),不要求展开和正反方面论述。
(四)材料解析题
例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厦门与台湾当局控制的金门隔海相望,最近距离不足四千米,当你参加“金门一日游”时,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海的两边,各竖立着一个巨大的标语牌,这边写着“一国两制,统一中国”,那边写着“三民主义,统一中国”。
材料二
(1)
宝岛台湾在历史上曾被哪两个上殖民国家侵占过?
(2)比较材料一中两条口号的共同之处。
(3)举出中国政府实践“一国两制”构想的两个成功事例。
(4)历史上国共两党为中华民族的利益曾经实现过几次合作?今天的再度握手对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有何积极的意义?
答案:(1)荷兰。 (2)统一中国。 (3)香港、澳门的回归。 (4)两次,答案能围绕“有利了解,增进共识,有利统一”等有关内容的给分。
[说明] 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该试题切合时政热点,社会关注问题;体现史学的教育功能,反映历史为社会发展、政治进步与改革服务的历史教育思想。材料新颖、生动,贴近社会生活;四个问题之间有内在联系,且问题之间有一定的梯度,难易适中,第(4)问体现一定的能力要求,是本题的重要亮点。
(五)综合题
例题 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图示解析】
丝绸之路,无论是陆路,还是海路,都是中国开放沟通、拥抱世界的证明。
图1
(1)图1中①处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应填写的地点是 。
【图片赏析】
中国古代有许多举世闻名的创造,享誉世界。
图2 图3 图4 图5
(2)以上图片中哪一项发明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有利的航海技术条件?(2分)
【史料分析】
中国在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图6 图7
(3)图6和图7反映明朝中外关系史中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4)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为什么会出现图7中粱启超所说的这种现象?
【历史感悟】
(5)综合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这个角度谈谈体会。
参考答案:(1)长安。 (2)指南针。 (3)郑和下西洋。 (4)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5)中国古代文化光辉灿烂,丰富了世界文化,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说明] 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本题以中华文化为主线,用图片的形式呈现,考查考生图文转换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对于调动学生平时学习时更加重视图表功能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题干内容,考生容易理解,贴近考生生活实际。形式新颖、设计巧妙,在重点知识与热点结合的背景下,将乡土历史与教材主干知识很好地结合起来,考查学生识记、理解、简单运用等能力。试题既引导考生如何学习历史,又启发考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辨。第(3)、(4)两个问题围绕“郑和下西洋”呈现梯度。尤其是第(5)问设置了一个有限度开放的问题,并非让考生漫无边际地谈“启示”、“看法”、“认识”,这不论对如何结合主干知识提升综合素养或开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还是对试题的命制都具有指导意义。
其他各科考试大纲汇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