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占领东北大学校园
转移师生数千人
几天后,日本人中岛守人奉当时的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之命而来,希望东北大学照常上课。
宁恩承却掷地有声答道:“虽然我们是教育界中人,我仍然站在中国的立场。在现在环境之下我不能接受日本帝国的任何援助……谢谢好意。”
中岛恨恨而去。
街面兵荒马乱,他亲自跑到火车站,找到他南开大学同学、北宁铁路局车务处长胡顺忱,请他特批了几节车厢。
9月24日,在他安排下,全体女学生、在校的男学生以及愿意离开的教职工,连同家属,坐上火车,撤离了沈阳。
9月26日,东北大学校园已是人去楼空。
宁恩承和剩下的两三名校工一起,将全校各处门窗关好、上锁。他一身蓝布大褂,独自一人满腔悲愤地徒步离开东北大学校园……
至此,东北大学数千名师生员工对着日军刺刀,在上任不到10个月的宁恩承的带领下,无一人伤亡紧急疏散完毕。
听两段学生的故事
铭记读书以报国之宏志
乱世之中,战火纷飞,有人感叹“偌大一个中国竟放不下一张安静的课桌。”听听当时两名学生的故事。请告诉孩子,读书无论在何时都该有双重的使命,一为提升自我改变个人命运,二为时代发展,要有报国的情怀。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王成福,1917年生,辽宁省沈阳市人。1934年8月—1936年11月,就读北平国立东北中山中学,194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东北沦陷之后,王成福在这民族危急之际,感到生活苦闷,前途暗淡无光。虽然他在奉天(沈阳)第二工科学校考取了第二名的优秀成绩,但还是不想再过这种亡国奴的生活,决心出走。
辗转坐上离开东北的火车,王成福脑海中浮现出一首诗:
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需桑梓地,人间无处不青山。
在北平流亡一阵子后,王成福报考了新成立的北平国立东北中山中学。王成福所在校区有初高中共六个班,250名学生,老师、学生都是背井离乡的流亡分子,国难家仇之士。老师中绝大多数是有名的学者、大学教授、爱国人士。
大家同仇敌忾,勤奋读书,校风严肃、友爱、奋进,每日闻鸡起舞,在校园打拳、跑步、练操,砥砺心志。校钟挂在校园西南角的一棵老松树上。
分校校长高星桥先生提议,起床钟共敲45下,分三节,每节15下,意思是:“警钟鸣了,时候到了,我们应该起床了。”提醒学生勤奋向上,勿忘国耻家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