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学校和家委会充分讨论决定,自十一国庆假期以后,全体学生在全校范围内禁止携带智能手机,只能使用‘老人机’(仅具备短信和通话功能),且在教学区域内不得打开手机。”日前,本市某中学向全体学生下发的这张通知在网上引起了热议。
对于这一新规,有人拍手称快,认为终于可以通过人为干预,让学生远离手游和社交媒体的诱惑;也有人质疑,智能手机在生活中扮演着拍照、查找信息、付款甚至启动共享单车的功能,和智能手机绝缘不就意味着和现代生活方式绝缘?
学生
也是一种学习手段
当闸北第三中心小学心理教师陈来秀把这一话题抛在她的微信公众号“来秀说”后,立刻有同行表示支持,“校方的做法虽然‘简单粗暴’了一点,但是目的明确,确实现在去图书馆看书的学生少了,还有学生的QQ空间显示更新时间是凌晨”;也有家长坦言,现在中学孩子的眼里,手机是形影不离的小伙伴,别说孩子,就连自己似乎也离开手机就“失魂落魄”。果然,这个话题和孩子进行讨论后,孩子的回答直让她把话噎了回去,“要我戒了智能手机?可以,你们和我同步。”
在高中生们眼中,虽然身边确实有同学见缝插针拿出手机来刷游戏、聊QQ,但是,当手机成为一种学习和生活工具后,一纸禁令还是会给生活带来不少麻烦。高三女生小郑表示,自己之所以带手机,一是可以随手拍一些风景,尤其是晚霞、校园即景等转瞬即逝的镜头,这些是她做学校公众号的素材来源。二是因为学校离家远,又时常要外出学习。上车之后,和家长保持语音联系,然后发个定位,让家长放心,也是给自己的安全加了一重保障。高一男生小张告诉记者,许多同学喜欢放学去图书馆做一会作业,有时还要完成一些小组合作任务,需要查找信息,一部智能手机如今已经是一台小型电脑,是学习的工具。他认为,自律的习惯不是靠没收或者禁带手机养成的,曾经,他有个同学上课偷玩手机,被家长没收了5部手机,还是没有办法忍住游戏瘾。
校方
柔性管理更有效果
在某寄宿制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负责人吴老师眼中,要让现在的学生服气,柔性管理不可少。
吴老师介绍,她所在的高中规定,上课期间学生不能使用手机,但具体操作办法,由各班班主任自行管理。有的班级设置了手机存储柜,上课期间由专人负责管理,回到宿舍至熄灯前可以使用;有的班级管理得严格一些,周日返校后即交给老师统一保管,周五离校时再返还给学生。松紧尺度,由老师根据班级情况自行掌握决定。“不能将智能手机视作是学生管理的敌人,要将其视作是我们的朋友,与其‘堵’,不如‘疏’,引导学生使用优秀手机软件,用信息技术提升学习效能。”吴老师说。
吴老师介绍,入学伊始,学校就与学生签订了手机使用协议,明确规定,学生携带手机来校,须家长知情并签署同意书;须如实告知班主任并在其他教师有疑问时如实告知;携带手机进宿舍,须如实告知宿舍生活老师,并在每个寝室门口的人员名单上及时、如实地标注。手机使用地点则为“教学区域除外的校园内其它适合使用手机的区域,以及保证不影响他人学习、休息的区域”。这份协议也列明了手机禁止用途,包括参与游戏、网络直播、网络赌博、观看色情文字影像等影响身心健康与学习的活动,与不合适对象通讯,发布虚假或侵犯他人隐私等负面、违法信息,借给他人进行以上违规使用等。
班主任
攻克手机瘾需巧思
“上课偷看手机,走路在看手机,吃饭在看手机……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确实越来越严重。”在本市一所知名高中任教的高三班主任方老师认为,对学生手机使用有所限制还是有必要的。但是,如何限制,还是考验教育者的智慧。强制性地一律地禁止,未必是最好的办法,反而容易激起这个阶段学生的逆反心理。受到禁止越重,事后补偿的心理也会越重,还得多管齐下,共同引导。
教育者需要合理地限制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地点,与学生约法三章。他所在的学校,一些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steam课程中,老师许可学生带入手机,辅助学习。在他的班上,有一个男生总是爱躲在寝室玩游戏,除了时不时用开玩笑的口吻“敲木鱼”,方老师还邀请这名男生一起打篮球,和他一起吃饭聊天。在方老师的引导下,男生渐渐发现,生活中除了打游戏,也可以有很多“不插电”的爱好,捧着手机的时间越来越短了。
本报记者 陆梓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