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础教育正在开启一个“新质量时代”,加大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和经费投入力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已不再是教育的全部价值追求,必须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未来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采用新的课堂学习活动形式和教材体系——不久前召开的第四届长三角教师教育联盟工作会议暨教师教育创新发展论坛上,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提出了基础教育的“新质量”说。
近日,第四届长三角教师教育联盟工作会议暨教师教育创新论坛在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会议中心举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王平,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滕建勇,校长朱自强,副校长、上海教师教育创新发展中心主任柯勤飞,上海市特级教师于漪、顾泠沅等上海基础教育界的领军人物和资深专家,黄浦、徐汇、长宁、普陀、闵行等区的教育局局长,长三角教师教育联盟各高校相关负责人等出席会议。会上举行了上海教师教育创新发展中心专家委员会授聘仪式,27位专家获得聘书。
在随后举行的以“新时期卓越教师核心能力素养培养的研究与创新”为主题的教师教育创新发展论坛上,尹后庆提出,中国基础教育正在开启一个“新质量时代”,必须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未来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擅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近些年来政府教育投入巨大,学校办学条件改善速度很快,但老百姓对教育的满意度为何未见提高?尹后庆认为,其中突出的问题在于我们需要重新认识社会对教育需求发生的变化。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强质量意识,提高教育质量”必然成为全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战略性和时代性任务。中国要从依靠分数指标、物质计量、工具价值来判断教育效益的阶段走向追求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内涵建设和教育人本价值的阶段。迎接“新质量时代”,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擅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需要更关注和聚焦核心素养的培育。
“新质量时代”需要怎样的课堂?尹后庆概括说,传统的课堂活动围绕教师授课行为展开,教师忠实于教科书进行讲解,学生就是一种容器,接受和储存知识。在这一过程中,一个是讲,一个是听,教师讲解清楚,学生听课认真,这就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活动形式。课堂正从“授课”转向学习、以“学习目标”取代“教学目标”,需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设定学习目标,进行教学设计,让教与学的充分互动成为有效学习的必要保障。改变学习中的知识碎片化和去生活化弊病,依一定目标、主题构成学科和生活模块的单元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成为新的关注,学生的学习内容也已不仅限于典型教材,多种学习资源将成为从典型教材走向建构教材的有效工具,课堂评价也不再限于教材内容与标准答案,而是更注重营造和谐、宽松、平等的评价环境,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学生。(记者姜泓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