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题为《高校办智库是否“过热”?被指与国家需求和问题脱节》的报道,再次将高校智库推至舆论旋涡。如果说,针对其他类别智库的讨论多关注方法论,聚焦于“怎样建设,如何实施”;对高校智库的叩问则显然更进一层,屡屡回溯至“该不该建,边界何在”。
高校智库是否真的“过热”?仅从其可见数量及总体占比来看,正如上述报道承认的那样,“还算正常”。若论其建设完善程度、实际发展环境、已有优质产能,更是难言“过热”,甚至离国家期待差距甚大。
高校人才资源富集,谋政资治似是顺理成章之事。从国家决策需求、智库总体格局、大学自身职能来看,高校智库跻身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主力部队也是时代之选、发展大势。然而,是什么引发了“高校智库过热”的隐忧,争论背后潜藏着哪些问题,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
首先是对大学、智库两者职能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偏差。一方面,高校的多重使命——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间的有机联系在某些讨论中被忽视、异化。大学被抽象为“与世俗社会保持距离”的超脱之地,社会服务被视为“功利化、实用化”体现与可有可无的部分;另一方面,与“社会服务”直接相关的智库被窄化,智库研究被与短平快的对策研究画上等号。
实际上,智库功能也应分级分类全面认识。仅就咨政研究而言,智库提供的思想产品便有理念、战略之分,既能制定技术性对策,亦能提供战略性方案,还可提出根本性理念,而后两者便是适合高校智库的最佳发力点。与之相应,高校智库人才也绝非简单的“方案制定者”,而当是以深厚理论为根基的战略科学家。更深层考虑,智库研究特有的问题导向、现实观照,对高校的学科融合、知识体系转换大有裨益。如果明确了上述概念,对“高校智库”的误读当能有效化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