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错失引领世界的机会
第四个潜在的负面影响是会使中国教育错失千载难逢的赶上和引领世界教育的机遇。这其实也是“两个一流”建设的主要目标,但为何会有潜在的“背道而驰”呢?
现在,稍加观察,我们就不难发现,从部属大学到地方本科院校,大家都在热情拥抱“两个一流”,其中的积极价值当然无须怀疑,但我们仍要细究这种热情是否使我们本来在教育理念上和操作上已经落后的“以知识和内容为导向”、重应试的“被动式”教育雪上加霜。
面对全球化、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时代背景,大量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促使全球范围之内不得不反思教育、重塑教学、再定义大学。我们向往的许多欧美一流大学已经开始尝试以一些颠覆性的改革去回应这个时代的需求,斯坦福大学发布2025计划,改大学的四年制为终生制以支持学生的终身学习;纽约大学和杜克大学等则开始探索深度的跨学科教育来培养通专结合的人才;以开创美国通识教育闻名的哈佛大学也在重新反思其通识课程的合理性并作出重要改革;更不要说像高教届新锐密涅瓦(Minerva)大学可能给整个高等教育带来的冲击。
反观国内很多大学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绝大部分还在以过去欧美高校实行的“研讨式”“小班化”等为目标,调整不合时宜的体制重新梳理人才培养的链条,让很多改革停留在枝节和过去,少有针对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做出变革的例子。在这个关键时刻,“两个一流”建设需要引导的是对教育变革的关注,对教育探索的投入,对教育发展趋势的把握,对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对教与学模式的重塑,而不只是在一些指标上把一部分大学和学科搞成“世界一流”,更不是把教育领导者、院士、大教授和老师的能量和眼光拴在为了一流的一些“数据和排名”上,否则,我们就有可能错失与全球一流大学站在同一起跑线探索未来教育、赶上世界发达教育理念并有可能引领未来教育的千载难逢的机会。
防止误导一般院校的特色发展道路
第五个潜在的负面影响是有可能误导一些一般院校的办学目标和特色发展道路。
本次“两个一流”方案让大家津津乐道的“世界一流学科”给了很多整体上不强但学科特色突出的地方高校以机会,但现在高校判断学科水平的指标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上也是一个对学科学术水平和影响力的评价指标,并不关注学生。因此,可以预见,这一惯性评价体系会把更多的高校纳入统一的学科和学术建设轨道上,让那些过去无法企及“985”和“211”的地方院校把注意力放在少有的几个有希望进入“世界一流学科”的ESI指标上,进而忽视其特色办学和教育育人的主要任务。
上述这些问题似乎是老生常谈,但如何利用“两个一流”建设解决这些“顽固不化”的老问题,应该成为国家教育战略关注的新问题,而不是等到“两个一流”建设完成后,再以另一个工程来面对这些老问题。
(作者:席酉民,系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英国利物浦大学副校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