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女孩6年花200万留学,回国工作被开2000元底薪。”说实话,类似新闻总让某些偏见有种“果不其然”的印证感。这些年,我们谈“海归贬值”,似乎也多有一种莫可名状的神清气爽之意。潜台词大概是:你看,留学也没用了,砸锅卖铁让孩子出国,还不如老老实实留在国内有性价比——什么海归,都是浮云。
美国、英国、加拿大、澳洲是留学生的目标留学国家
2015年,中国高中生出国留学的热度持续。与2012年相比,2015年的调查显示,在国内读完高中课程再出国读大学的学生比例从61%下降到44%,出国读高中的学生比例则从17%上升到了27%。这些年,中国逐渐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中等教育留学生的第一大来源国。
留学是高净值人群的首选
根据胡润报告显示,目前大中华区拥有600万资产的家庭总财富高达125万亿,是大中华区全年GDP的1.5倍。且不谈高净值人群,就算是普通富裕阶层,对子女留学的期待,恐怕也不仅仅是洋学历在初级人力市场上的“兑现能力”。留学对一个人的阅历与素养、知识结构与人格养成的深刻影响,恐怕不是第一份岗位的起薪能衡量出来的。
留学归来的“海归”,多是从事哪些行业?
领英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5年期间,占领英中国会员7.2%的拥有海外教育背景的人群中,选择回国的人数总体上升,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7.14%。
两类海归区别还是挺大的
1.工作之后出国读硕,为了提高工作能力的。
这个人群从商、学经济、或者工程的比较多,一是有比较有留学的经济实力,二是学习的内容世界通用。(学医的就不通用,学法的倒是有,有从商的人读个法律回来的)
这群人应该在现在海归中占相当大的比重。这群人留美的应该比较多,大部分会回国工作,因为国内已经(成家)立业了。
2.大学刚上完,想去外面读个硕,镀金+学习的。
申请到好学校的一般本硕是一个专业的,申请到一般学校的有一部分人可能本科和硕士读的专业就不太一样。
这几年在京广深江浙沪,申请的数理工商科专业的学生居多,因为这些科目本身比较specialized,应该回国还是会从事有关职业。
这群人大部分去了英国,主要是因为英国硕士短而且相对于美国比较好申请。他们会回国工作,因为英国不好留。
国内澎湃的留学市场导致了语言教育、留学中介等市场利润颇高,所以在以上提到的银行、工科、business领域以外,从事教育、留学相关行业的人也有不少。
花180万出国留学值不值?
总之,海外学历相对贬值是教育大众化、全球学历贬值大潮的必然趋势。别说洋学历,就是北大清华等国内名校,学历含金量的相对下降,亦是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好事。
海外学历贬值中“贬”去的的,首先是社会对之盲从与夸大的价值部分。海归与精英之间的“等号效应”被现实归谬,与其说是贬值,不如说是归位。不过,显然不能以学历祛魅后的市场反馈,来直接对应留学的价值。不然,舆论便是从一种偏见跌落到另一种偏见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