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华大学的本科生招生有不少值得大家关注的内容,简要概括就是大、新、更。”今天,清华大学招生办主任刘震、人文与社会类首席教授刘涛雄、世文学堂班首席教授颜海平做客人民网教育频道2017年高校招生办主任系列访谈,为大家解读招生新亮点。
刘震在访谈中介绍说,“大”指的是大类招生管理和培养。在前期清雅书院实体化和机械学院大类招生试点基础上,从2017年全面推行大类招生、培养和管理,纳入本科招生的所有专业将整合为包括能源类、人文与社会类等在内的16个大类。学校专门成立了大类培养领导小组,邱勇校长亲自担任组长。校长强调,大类培养实施要为学生创造更加充实、高效、阳光的学习生活,让他们更有获得感。
“新”指的是新增两个本科培养项目,即新增人文与社会类社会科学学院的国际事务与全球治理项目、外文系的世界文学与文化实验班加入清华学堂人才计划。刘涛雄表示:“对于一所综合性的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是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没有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很难称得上是好的综合性大学。”颜海平认为:“如果理工是立强国之路,文化就是立强国之本。在世界的舞台上如何立足,人文的责任是义不容辞的,也是任重道远的。”大类招生、培养的核心内容是加强通识教育,人文社科类教学的诸多内容正是通识教育的核心,加强人文社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意义不言而喻。
“更”指的是清华大学正在朝着更创新、更国际、更人文的目标奋力迈进。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清华大学也将全面深化全球交流合作,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更好地连接中国与世界。刘涛雄表示,清华大学会努力塑造学生,使他们心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感,提升学生跨文化协作和领导能力,并夯实学生多样化的领域和背景知识。不论是新增的学科还是既有的人才培养模式,都是奔着这一目标在努力。
清华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健全人格、宽厚基础、创新思维、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今年清华大学招生的新变化是向这一目标的迈进,也是对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响应。刘震认为,这些变化无论是从历史上清华的传承,还是从当下清华的承担而来说,都是非常自然的一个决定。这些变化会让清华变得更美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