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孩子的潜能 不能只靠兴趣班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走访了天津市多所幼儿园了解到,绝大多数孩子都在学前阶段参加了至少1~2个兴趣班,而且兴趣涉猎得越来越广泛,从艺术体育类、科技动手类到表演表达类等。
一些园长也坦言,在全社会对孩子教育前所未有重视的同时,也不乏有些家长产生盲目攀比心理,“有的家长看别的孩子报了2个班,我就要报3个;别人上的课100元一节,我就要挑200元的”,却忽略了自己孩子的年龄阶段和发育情况,结果不仅没有培养出兴趣甚至出现逆反,对亲子关系也会有影响。
“读懂自己的孩子,比给他多报几个兴趣班,意义大得多。”天津市实验幼儿园园长李惠红说,家长应该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激发孩子的潜能和培养天赋不是交给一些培训班、兴趣班就完事了,“家长一定要做有心人”。
她认为家长应该不断在生活细节中捕捉孩子各方面的信息,“实际上孩子成长过程中,其语言、运动、艺术等天赋都会显现出来”。每个孩子都是千差万别的,家长要做的是,摸准自己孩子的特性,“最适宜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一些孩子在四五岁时就被家长认为“特别逆反”,其实这样的孩子往往很有主见,“不要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我们要给孩子更多尊重,更多选择和决定的权利。”这样在一开始对兴趣培养的选择上,大人和孩子都会少走弯路。
一旦确定了选择,也不要遇到困难就轻易放弃。李惠红认为,这个过程中,家长和孩子的沟通非常重要,“有时候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坚持一下,陪着孩子一起度过暂时的困难”,经常性地半途而废,非常不利于孩子将来意志品质的养成。当然,选择也会遇到失败,如果真的要放弃,也应该和孩子充分沟通,分析原因、总结经验。
对于学龄前儿童,上兴趣班确实大多需要父母陪伴,出现“陪读妈妈”“同桌爸爸”也很常见。李惠红认为,很多家长的问题在于,自己的定位不清,“既然是同桌,就应该和孩子是真正的同学关系,一起学习和成长”。
有的家长上课自己玩手机或者睡觉,没能给孩子建立一个合格的同学榜样;有的则成了课后辅导老师,让孩子产生依赖。她教给家长一个方法,如果孩子想不起来某个知识,“同桌妈妈”可以说,“你看看,当时我是这样记的笔记”,引导孩子一起回忆上课的情形,而不是直接把答案告诉孩子。
和谢佳一样,不少家长的苦恼在于,花了那么多钱,牺牲那么多时间陪孩子上课,却没有收到效果。李惠红提醒家长,家长评价有没有效果的标准,往往是会说几句英语、会跳几段舞蹈等。
而事实上,评判兴趣班有没有用的标准应该是多元的,“不要以成人的方式来评价孩子”,今天孩子不擅长的,并不意味着将来就一定做不好。而在家长的陪伴、启发过程中,要更多地了解孩子,保护其对周遭的好奇心,培养坚定的意志品质,这些才是能陪伴孩子终身的财富。记者胡春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