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马拉松”比拼的是耐力
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精神科孙黎教授看来,家长盲目攀比孩子,是因为“好孩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人是“社会动物”,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中,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子女成绩好的家长往往会成为别人羡慕的对象,“有一个好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家长的“面子”,满足家长的虚荣心;孩子的成绩不好,家长就会觉得没面子。家长盲目攀比孩子,也反映出父母的焦虑。父母热衷拿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比较,本意是希望孩子能够更好,但在这个出发点的背后隐隐约约透露出的是父母的焦虑。他们对未来不够确定,认定只要孩子超过了同龄人,将来就能超过同龄人。但却忘记了,孩子一时的成绩代表不了他未来的走向。家长的攀比,也反映了一些家长的“懒惰”,这些家长认为已经没有力量改变自己,或者说他们不愿意改变自己,因此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够改变自己将来的命运。攀比孩子的过程,是希望“别人家的孩子”来督促自己的孩子,从而让孩子有一个优异的成绩,为将来的竞争增加砝码。
孙黎同样也是一个家长,也曾经经历了“比孩子”的阶段。“那段时间很短,我很快就意识到自己出了问题。”作为一个专业人士,孙黎能够很好地调整自己。她也建议家长,眼界要更长远一点。一个孩子不应该承载家长过高的期望,也不应该承载家长的焦虑。“一次考试的成绩不好,不能说明孩子总体成绩就是不好的。”单纯就学习来看,家长应该和孩子一同分析,看看成绩不好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找到问题解决问题。只是攀比,只是发愁,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把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好的家长应该是可以提供有效解决方案的家长,而不是不能提供解决方案或者只能提供简单的方案,比如给孩子报个班,然后让孩子自己去努力的家长。
对于那些在中高考成绩“比赛”中“输”了的家长,其实也不用担心。“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孙黎说,换个角度来看问题,中考成绩一般,进入一个普通的学校,并不等于一无是处,“对于孩子来说,这就是鸡头凤尾的关系。”在一群普通人中成为佼佼者,对于孩子一生的自信心建立是非常有好处的;如果孩子拼尽全力还是尖子生中的末等生,一所好学校的光环只会让父母骄傲,对于他来说,可能每天的学习都是煎熬。
好的家长,应该了解自己的孩子,能够看到孩子的长处。“他数学不好,可能他画画很好;他可能什么都一般,但他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作为一个天天见到各种精神障碍患儿的精神专科医生,孙黎特别希望家长能够让孩子努力上进的同时,又能将自己的预期调整到合适的位置,让孩子不失进取之心,不提超过孩子能力范围的要求。“如果你的孩子真的比不过别人家的孩子,那就让他做个快乐的普通人。”(记者 贾晓宏 制图 吴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