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到微博、微信朋友圈中许多人“买买买”后直呼“剁手”的感慨之后,赵煦可觉得,“双11”实际上利用了国人的消费心理,营造了抢购氛围,让消费者觉得“不抢就吃亏”。“很多人参加‘双11’看似是捡了便宜,但他们无形中增加了消费,买了很多并不需要的东西。”
消费者的担忧是,“双11”期间消费者在电脑或手机上优先看到的优惠或商品促销信息,大多出自一些大卖家。消费者很难在“双11”的显著页面上找到一些物美价廉的小卖家的踪影。
王芳是北京某管理咨询公司的高级咨询师,2006年就已开始淘宝购物。她自嘲曾经也是一个“购物狂”、“月光族”。“无聊的时候每天什么也不干,下载了N多类似折800、一淘、什么值得买这类APP,天天躺在床上刷淘宝、网购。”据她回忆,那时候基本上每月花在淘宝上的钱会有3000元以上,10年交易了3000多笔,花了30多万元。
但是,这几年来王芳逐渐发现,想要在大促销的时候买到物美价廉又满意的商品不容易,自己作为消费者的选择余地不多了。身为管理咨询从业人员,她了解到在“双11”这样的大促销活动期间,很多商家需要额外付费才能获得排名靠前的显要位置,大多数小卖家难以接受。这样的变化反映到价格上的差异也十分明显。“比如针线盒,小卖家平时9块9包邮,聚划算竟然卖14块!”
看到这些变化,王芳为以前“月光”“剁手”的经历后悔。“家里的衣柜堆满了很多现在并不喜欢的衣服,扔又舍不得扔,不扔又占地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