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剑终得授课秘诀
黑格尔说:我比别人的长处是,在一个问题面前,我比别人停留的时间要长。王翚正是这样的人。
2002年,王翚本科毕业后,来到河南科技大学工作。学校规定,新进教师不能直接站讲台,需要担任一年的助教,跟指导老师学习授课方法,领悟讲课艺术。一年后,王翚在忐忑不安中站上讲台,正式开始了大学教师的职业生涯。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王翚在讲授大学物理公共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尝试过很多方法,比如把中国古典诗词里的物理学知识和授课结合。后来,他觉得学生可能会对奇闻异事感兴趣,就在讲课中适当穿插一些古今中外物理学家的故事,借以增强教学感染力。
2013年左右,网络上出现了很多国内外的开放课程,这给王翚打开了一扇观看世界的窗口。他如醉如痴地观摩名师讲课,揣摩教学方法。一次,他看到麻省理工学院70多岁一位老教授,为了验证单摆的周期和摆球的质量无关这一物理学原理,在课堂上把自己绑到了钢丝绳上来回摇摆,受到了学生们空前欢迎。
找到了,终于找到了!王翚觉得,正是这位老教授让自己豁然开朗。多年探索,自己终于寻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这把利剑。此后,王翚试着把抽象的物理学原理融汇到有趣实验中,效果非常好。坚持到现在,他几乎每节课都要演示几个实验。
大学物理课共有100多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需要找到相应的实验去验证,对于无钱,无人,无时间的王翚来说确实难度很大。
王翚迎难而上。“其实,生活处处有物理,物理时时伴你行。简单的器材适当利用,也能说明很多物理学原理。”一堂课别人如何完成实验,自己在现有条件下,怎样达到同样目的?王翚充分利用网络,在网上寻找灵感。
走进王翚的家里,满屋子都是他当宝贝一样捡回来的废旧物品。“我们家就是一个废品收购站,老王就是站长,”王翚爱人开玩笑说到。
“厨房也是实验室,在厨房我可以做10个实验,验证10个物理学知识点,”王翚得意地对记者说。
王翚实验室里的教学道具,大多来自旧货市场和垃圾箱。鞋架下面挂一个塑料瓶,可以模拟台北101大厦阻尼球的工作原理;八音盒下面放一个垃圾桶,可以模拟音响共鸣腔的工作原理;新人结婚喝交杯酒的酒杯底部有个美人头像,可以演示光在球面上的折射现象;大小不同的8个招财蛙,可以演示驻波的频率与尺寸之间的关系。
王翚课题组的几个学生现在也经常去翻捡垃圾箱,找些可用的实验器材。“有一次我晚上出去找一个急用的器具,差一点被人当成了破烂王,”学生王晓君说。
“物理其实很有趣,只要找到有趣的教学方法,学生就会主动、快乐地去接受。”王翚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