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阿斯伯格
每500人就可能有1人患此征
中 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教授认为,若孩子确实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那么停课的这种做法是否恰当,需要根据情况来决定。如果一个孩子的行为可能对 他人、自己造成伤害,或对学校公共秩序造成严重滋扰,短暂停课可以让孩子冷静、思考和反思,其间孩子、家长和学校多方需要进行有效交流、沟通,商榷和实施 孩子问题的改善或解决方法。但如果行为问题不严重,学校应该有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动辄停课就不一定可取。
至于阿斯伯格综合征,邹小兵指出,与其说是一种疾病,倒不如说是这类孩子有一个很特别的大脑,他们有特别的缺陷,主要是社交沟通障碍等;但这些孩子 往往也会有一些特殊的天赋,如记忆力很好,在诸如音乐、艺术、生物学、数学、天文学、物理学等方面有强烈兴趣。“我上午接诊了一个4岁的孩子,他对花卉有 非常特别的记忆力。”邹小兵称,“大约每500个人中就有一个患阿斯伯格综合征。”
由于社交方面的缺陷,孩子会显得似乎行为比较幼稚、与孩 子的年龄很不相符;注意力往往很不集中,非常兴奋和多动;做事我行我素、“自我中心”,对于老师和家长的指令往往置若罔闻,有时甚至会在上课时候走出教 室;孩子情绪比较波动,有时难以控制;非常不善于和小朋友交流,经常和同学冲突、吵架打架。但孩子内心却是愿意交流和沟通的,只是因为缺乏交流技巧,因此 会变得孤独和情绪波动。
“尽管孩子的行为是有些特别,但是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不是精神病。尽管在学校里面惹了很多麻烦,但却是完全可以教育的。如果教育得法,孩子将来可能会很有出息。
帮助阿斯伯格
理解容忍 科学矫正 培养转化
对 于这类孩子,邹小兵提出了教育三原则:(1)对孩子行为的理解和容忍;(2)对问题行为的快乐、适度、科学地矫正;(3)对特殊兴趣和能力的发现、培养和 转化。“第一个原则决定了孩子能否快乐幸福,第二个原则决定了孩子是否能适应和融合,第三个原则决定了孩子能否取得成就。”他说。
邹小兵认 为,在教育过程中,认识孩子的个性,实施个性化教育,扬长避短显得特别重要。矫正方面,在理解的基础上,家长和老师在孩子教育态度和方法上的反思与改变有 时可以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通过诸如对孩子问题行为的“角色扮演游戏”、“问题行为(录像)分析”或“正确行为示范表演”和“社交故事法”等形式 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教育孩子人际交流技巧,减少孩子在学校的外向性破坏和滋扰行为等。对于本案例中的小智的情况,就应该采用这些方法给予矫正和改变。应该坚 决杜绝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
在特殊能力的发现、培养和转化方面,阿斯伯格综合征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特别能力,这些能力的发现通常依靠家长的敏感和平静的心态。“因此我们对孩子的特 殊能力给予一定的关注,并适当培养,然而更重要的是,将孩子的特别能力转化到更加广泛的学科和领域中去,这样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如果 转化不成功,我们依然要理解和容忍,强迫性学习的效果常常适得其反。”邹小兵说。(文/广州日报记者秦松 通讯员江澜)
原标题:强吻女同学 男生被停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