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晨5点半,李明希和爱人就带着女儿李雨欣从南京宁海路出门了。尽管2017年美术类专业省统考要8点半才开始,但由于担心堵车,老李还是决定赶个“早集”。到达考点——南京师范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仙林校区时还不到6点半,门口的车子却已排成长龙。看到外地考生一下大巴就忙着拿出画板练手,老李犹豫了半天和女儿小声说了句,“要不你也练练?”
昨晨赶赴“美术大考”的全省考生共3.12万名,散落在7个考点上,其中,南京考点学生来自宁镇常三市。泱泱报考大军,较去年实已减少2000多人,与2011年的44948人相比,更是大降近1.4万人。但是,考生减少并不能与艺考降温直接画上等号。
半路出家,如此选择很无奈
“我们的目标是北京,‘中字头’的美院。”李明希说这话时,女儿已经进了考场。目前就读于宁海中学的李雨欣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画,不过,从小学到初中,画画也就是上个“兴趣班”,直到中考失手与理想高中擦肩而过之后,美术就成了“人生的另一种选择”。
老李说,“宁海”本身就是艺术类高中,女儿在学校是班长,文化课并不差,加上自小有兴趣,所以艺考有信心。
与李雨欣不一样的是,“奋战”在美术“大考”考场上的考生,“半路出家”的并非少数。
“画戴帽子的人物,还是第一次考,而且帽子还是瘪下去的,难画。” 走出考场,有考生大喊考题出乎意外。据他们回忆,今年的素描考题,是画一位戴鸭舌帽的老人,脸向右侧,脸上光线明暗有别。
“今年4月才开始转来学画画。”常州武进区实验中学女生小周告诉记者,如果考文化课,成绩也就200多分,考不到好大学。但参加艺考,说不定还能考上好一点的大学,“露牙的老人不好画,帽子也不好把握。黑白灰画不好,明暗交接线也难处理。速写是画两个打扫卫生的姑娘,一个站着拿拖把,一个弯腰,人物各部分比例的把控比较难”。
“我的文理科都不怎么样,就报了美术班。”南京六合实验高级中学考生小王说,她读的美术班一共80多人,都是高二分班后开始学。因为以前没有画画功底,学得很辛苦。“最近一个月突击画画,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7点多开始画画,中午稍微休息一会儿,除了吃饭,一直画到晚上10点。”
常州千文画室王老师告诉记者,这次他们画室共有130多名学生来考试,包了4辆大巴。“一半左右都是初中开始学的,还有不少是从高中起步,‘小高考(精品课)’之后转行艺考的也有20多人。画画这个东西,其实还是靠天赋,有的学生‘小高考’之后才学,但现在画得就很好。”
宁海中学高三学生许文的妈妈对此并不认同,“艺术靠突击没用,还是要靠底子靠积累。我们家孩子上幼儿园就报美术班了,这么多年一直坚持到现在。我们就想能上一个好点的美院,好好画下去。”
门槛筑高,“降温去火”尚待时
“速写科目特意选择了穿裙子的模特,对衣服褶皱的处理,要求考生能精准把握人物形态,否则很难出效果。素描安排的模特不仅戴帽子,还露齿一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细节变化,考查考生处理画面的能力。”黑鹰画室老师张贵阳分析。
中午休息时,记者听千文画室的考生交流——有的外地考生画前竟先画了60多个格子。原来,为让“半路出家”的考生快速掌握画面,有的培训机构就想出了“九宫格”的应试技巧,但画60多个格子的做法,实在罕见。
张贵阳认为,艺考出题范围正越来越宽广,越来越灵活,避免了常规训练的套路,将筛掉那些突击类、程式化训练的考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