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写作》《文学概论》《古代文学史》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性课程,理论性相对较强,晦涩难懂,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有些枯燥乏味。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又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教师们屡见台上滔滔不绝、抑扬顿挫,台下刀枪入库、马牧南山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如何改变这一现象?仰恩大学中文系抓住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创新做法,将“互联网+”思维引入教学改革,催生了多门课程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的革新,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彻底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尴尬局面。
“互联网+作业”,构造课堂,追求民主、开放、多元氛围
“将互联网思维引入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让作业多样化。”仰恩大学中文系以学生作业作为改革的切入点,将3门核心课程的作业通过新浪微博平台展示,分别是2015级的“基础写作”微博名为“竹篱笆上的牵牛花”;2014级的“文学概论”,微博名“阅读青春悦读青春”;2013级的“古代文学史”,微博名为“13中文读写天地”。中文系教改团教师林珍华说,由于一些学生写作固定化、模式化,需要通过写作他们自由的感知和表达能力;而2014级学生开始自由思考,拓宽阅读面至关重要,因此通过摘抄实现从强制阅读到自由阅读,来逐步围绕阅读展开写作;2013级进入了专业性读与写阶段,学生阅读能力、对知识梳理能力和写作都有提高,开始围绕专业进行自我知识结构的搭建。
微博作业使得学生的作业不再是教师与单个学生之间的封闭系统,而是进入了一个超链接的空间,出现了多个主体参与到作业的评价中来。仰恩大学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欧怒说,将学生作业置于互联网这个开放的空间,互动的范围从老师与单个学生扩大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老师与老师、学生与网友、老师与网友、网友与网友等,互动范围的扩大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压力,也激发了他们的表现欲。
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为学服务,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利用互联网整合大量资源为学生学习服务,学生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真正实现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学习。“我们文学概论有个叙事学研究,理论知识枯燥无味且艰深难懂,学起来非常辛苦!没想到任课老师竟然让我们分析热播电视剧《花千骨》,分析完剧情模式还改编成广播剧,在互联网上推广,使得我们学习过程被置于公众视野下,压力成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一个普通的热播电视剧,通过“互联网+”思维将几章内容贯穿在一个连续性作业中,不仅实现了学生多重能力的锻炼目标,还丰富了学生作业形式。
“作业没有设置一个绝对不变的目标,都是根据学生的兴趣来推进,使得学生作业有多种完成方式,甚至成为二度创作,产生富有创意的作品”。学生为了做好作业,会主动查阅资料,学习新的知识,梳理知识。在主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学到了与完成作业相关的其他知识和技能,而且老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引导作用,不再是唯一的评分人,学生自评、互评、网友的参与都整合到评价体系中来。
“互联网+教学”,整合内容,构建学生求知范式教学
“让课堂变成互联网的绝缘体根本是不可能,唯一能做的,就是将互联网引入课堂。”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很多,网络上大量在线课堂将学生的学习变得随时随地和个性化。传统的系统性传授知识方式让手持智能手机随时可以和外界保持联系的学生无法专注于课堂,满堂灌成为吃力不讨好的教学方式。中文系以学生关注点来设计教学内容,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在海量的信息中选择性学习,在碎片化知识结构中有效学习。
林珍华说,在面对丰富多样未经筛选的知识,学生们可能会走入茫然不知所措的尴尬境地,甚至可能会陷入杂乱无章被信息抽空的疯狂状态。既然传统课堂难以穷尽所有知识,互联网又已成为知识的重要载体,不如让学生构建求知模式,将教师主导式教学转变为知识构建式教学和求知范式教学。中文系张婧雅老师用互联网思维整合了教学内容,构建了“听、说、读、写、唱”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过程变得个性化、实时化、协同化,让教师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参与者。
在该教学模式中,学生充分利用了网络知识获取的便捷,将课堂从教室延伸到网络,把老师的一言变成了平等的讨论群,还结合地方文化特色,用闽南话吟唱了《春晓》《夜雨寄北》《将进酒》《关雎》《鹿鸣》等诗篇,实现了中国古典文化“乐教”陶冶情操的传统,还弘扬了地方文化。“创新教学模式以来,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巨大潜能,每次作业带来的惊喜也让我们老师真正体会到了教学的快乐,使得教和学真正实现了良性互动”中文系教改团教师张婧雅说。
“互联网+课堂”,问题导向,用“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学习
多年来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被深深烙上了工业化的印记:学校是工厂,教室是流水线,学生则成为流水线的产品。老师通过教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是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地接受老师老师灌输的知识,老师课堂教什么,学生被动地学习什么。这种被动地接受,学生的潜能也几乎没有真正被激发出来。欧怒常务副院长说,“我们追求的高效课堂核心在于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地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知识的单纯灌输者。”
在教学内容多且艰深庞杂的《古代汉语》课程上,中文系任课老师不再沿用闭卷考试形式,而是采用学生制作微课作为考试形式。微课反转教师与学生的身份,让学生成为主讲者,围绕老师指定的主题收集资料、写讲稿、做成微课视频,再将作品置于互联网上,接受公众的检验。无形的开放空间给学生增加了压力,他们会想法设法做好作业,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就必须认真听课、做好笔记,还要自己学习资料检索、分类、编辑和制作,从而掌握了其他相关知识。
智能手机、互联网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学生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满足于碎片化知识的获取,而是要开始渴望系统知识的学习。2015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文系组织学生学习讲话精神,课后学生主动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做成42万字的索引,课堂上分享学习成果。林珍华说,采用这种课堂模式,学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以前不爱读书的学生开始主动阅读,并且到图书馆去借阅书籍,老师也不再担心学生旷课,更不用担心他们课后不学习,因为不学习就没办法做作业,作业又被互联网公众监督着,他们在压力中学习,在压力中成长。
“互联网本身不能改变教育,但它可以为教学教学改革服务。没有思想观念的创新,没有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再先进的技术都是摆设,甚至是累赘。”欧怒表示,仰恩大学中文系以“互联网+”思维构建了民主、平等、多元的课堂,由教师主导型到学生主动求知型的教学革命也已由注重结果、单一知识考核转变为注重过程、多种能力考核的考核革命,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通讯员柯晓军 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龙超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