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信贷14日发布2014年《全球财富报告》,报告显示,全球财富在去年一年里增加了8.3%,达到创纪录的263万亿美元。预计球探体育比分:全球百万富翁人数将超过5300万人,而中国资产过百万美元的人数是118万。
报告指出:全球中产阶级的数量是10亿人,他们的财富在1万到10万美元之间。中国的中产阶级数量自2000年以来翻了一番,占全球的三分之一。
按照报告的定义,财富为1万至10万美元属于中产阶层,全球共有10亿人。
报告说,中国内地个人平均净资产2000年以来迅速增加,从5670美元达到2014年的大约2.13万美元;个人资产中值为7033美元。2010年以来增加的主要因素为人民币升值。
中国家庭财富总额全球排名第三,比第二位的日本少8%,比第四位的法国高44%。相比其他主要发展中经济体,中国家庭资产以金融资产比例较高,占49%,原因是储蓄率高。
中国居民个人实物资产为1.09万美元,包括私有房和农村土地等资产。个人平均负债为1600美元,占总资产的6%。虽然负债比例相对较低,近年来却快速增长。报告统计,中国资产为1万至10万美元的中产阶层比2000年翻了一番,占全球的三分之一。
今年五月,就有台湾地区专栏作家黄承富提及中国大陆中产阶级的崛起,靠实业起家的不是占多数,反而是靠投资或说是投机崛起,像是公开市场交易的股票、基金、债券、保险及其他金融性理财产品,以及投机性房产。
先富裕起来的都是哪些人?
他认为:中国大陆中产阶级行业主要集中于金融、贸易、制造业这三个比较传统的领域。
黄承富提到,至2013年末,中国大陆私人可投资资产总额约94.1万亿元人民币,较2012年的83.1万亿元人民币增长了13%。其中,中产阶级掌握的私人财富快速增长。2010年-2012年分别达到15.5%、16.1%、16.4%,2013年比例增长到16.6%,人均可支配的投资资产达130.8万元人民币,约650万台币,这一资料显示,私人财富向中产阶级聚集的态势非常明显。
同时,越来越多的女性跨进富裕人群行列,中产阶级人群在男女比例分配上为54.7%和45.3%,相较2012年的55.3%和44.7%的比例分配,差距正在缩小。
还有,从年龄上看,30-50岁之间的人群占到六成,其中30-39岁的人群占比34.3%,成为中产阶级的中坚力量。这一年龄段的人群正处在智力、体力与经验积累的高峰时期,同样也处在职业发展或者创业的黄金时段。再从学历上看,中产阶级学历都普遍较高,大学及大学以上的学历占了67.3%,总占比超过2/3,文化程度越高,创造和获得财富的能力相对较强。
事实上,之前也早有专家指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财富最为高度集中的国家。中国财富向富人的集中度正在以年均12.3%的加速度在增长,是全球平均增速的2倍。
据中国国内的一份报告,则清晰地表明了社会财富集中在什么人手上。据国务院研究室、中央党校研究室、中宣部研究室、中国社科院等部门一份联合调查报告的数据,截至2006年3月底,中国内地私人拥有财产(不含在境外、外国的财产)超过5000万元以上的有27310人,超过1亿元以上的有3220人。在超过1亿元以上的富豪当中,有2932人是高干子女。他们占据了亿元户的91%,拥有资产20450余亿元。而考证其资产来源,主要是依靠家庭背景的权力资本。
中国富翁的财富主要来源:地产、金融、股市、矿产
在五千年的历史上,中国人的财富从来没有像最近这几年这样迅速地增长。
中国国民财富的增长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它不是在各个领域齐头并进地增长,而是在几个特定的领域和板块中迅速膨胀。中国式国民财富的寻宝图上大大地写着这几个字:地产、金融、股市、矿产资源。它们是本轮国民财富增长的“四大金刚”。
我们以比较容易估算的房产为例,全国现有住房总面积超过300亿平方米,如果以均价1500计算,仅住房一项,就聚集了至少45万亿的财富。事实上,仅上海一城,最新的居民住房总量应该有近3亿平方米,平均价格超过1万元,这样算下来,总值大约3万亿元。如果把价格更高的写字楼、商铺等计算在内的话,总值将更高。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出现了全国性的房价上涨,从一线城市到小县城,从东部沿海到西部边陲,房价一年数变,假设全国房价平均上涨500元,则因此增加的财富总额超过15万亿,人均超过1万元。
除了房产,股票市场是另外一个造富基地。仅仅在2年多前,A股总市值仅为3万亿元,而今天,由于股价指数从1000点一路高歌猛进到6000点,再加上一大批“巨无霸”连续上市,A股总市值已经近29万亿元。在这个过程中,一大批个人投资者在这一轮牛市里获益不浅,仅仅根据公开数据,炒股炒成身家上亿的也不在少数。
地产何以成为财富头牌
在这“四大金刚”中,地产是头牌。2002年的前100位富豪中,有40余人涉足地产,而全球富豪榜中,前500位富豪只有大约30人是地产商。
当时依据的是2002年的富豪榜,而在2007年的榜单中,这种趋势更明显了:前100位富豪中,有48人与地产直接相关,占了近乎半壁江山。
地产业盛产富豪并不是因为这个行当的人比其他行当的从业者聪明或者踏实肯干,而是基于中国地产行业的制度设计。
中国地产用的是“香港模式”。这个模式大致上是,地产商从政府手头批发到70年使用权的地皮(1997年之前,香港是英国从中国手中“租赁”过去的,所以当时的香港政府并不具有土地的所有权,而只有一定年限的使用权,所以从理论上讲,它只能卖一定年限的使用权,而不是所有权),然后,开发成楼盘,再把地皮70年的使用权与地上建筑一并零售给购房人。
一般说来,地上的建筑部分不会增值,相反,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耗损而减值。另外,由于建筑材料全国价格大同小异,设计师、建筑工人的人力成本相差也不是很大,如果我们在一个小县城拷贝一座一线城市的房子,地上成本应该差不太多。但是,房价的差别可能会超过10倍。房子不断涨价的原因不在地上的建筑部分,而在地皮。
地皮为什么会升值?剔除需求因素增长等因素之后,我们会发现,市政建设会让地皮迅速地升值。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地铁沿线的房价明显地比其他地方房价高。
而在一个经济体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政建设一般也会迅速发展,这就让不少地皮搭了市政建设的“顺风车”。由于具有信息优势以及强大的游说能力,地产商能比较充分地、集中地分享市政建设带来的收益。这样,公共的支出(市政建设)最后会表现在地产商的财务报表的收益中。这是地产商拿到的一笔钱。
地产商并不需要特殊的牌照,既然有如此好事,大家当然都争做地产商,从理论上讲,在充分竞争条件下,地皮的批发价格就会体现市政建设的未来收益,这样地产商也就无利可图。
事实不是这样的,在“香港模式”下,由于土地是成片批发,这就等于设置了事实上的门槛,那些资金不够雄厚的个人或者开发商连进场参与竞价的机会都没有。于是,土地批发的市场其实是个非充分竞争的市场,大批无批发实力的机构和个人只能在“零售市场”上买到一小块地皮,而这个零售市场则是充分竞争的。庞大的批发零售差价,是地产商拿到的第二块奶酪。
有了“市政建设”与“地皮的批发零售差”这两块收益,中国的地产商还受益于最近几年爆发的住房需求,这种需求一方面跟城市化进程有关,一方面跟在福利分房时期形成的长期历史欠债有关;此外,房产投资让需求进一步放大。这些因素齐聚在一起,使得地产商成为本轮财富大爆炸中最大的受益集团。
银行业是另外一个明星
前几年还有经济学家在叫“中国的国有银行在技术上已经破产”,而今天,它们在资本市场上成了备受追捧的香饽饽。
以2007年10月17日收盘价计算,仅仅在A股上市的14家银行总市值就高达9.6万亿元,占总市值的三成多。在过去几年里,商业银行的早期投资人日进斗金,个人财富迅速膨胀。在富豪榜中能见到不少这样的身影。
跟地产业不同,银行业从一开始就需要特批的牌照。到今天,偌大的中国,全国性银行牌照只批了15家。它们数量虽少,但是却占了中国银行(行情,问诊)业的大头。
中国的银行业虽然值这么多钱,其实做的事情却很简单:揽储加放贷。就是让大家把钱存在它那里,然后找人再贷出去。存款利率低,贷款利率高,中间的利差就是它们的主要收入。而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都是政府规定好了的(当然了,贷款利率可以适当浮动,但是只允许上下浮动10%),也就是说利差是政府规定了的。而这个利差要比在充分竞争格局下的利差大一倍以上(国外银行通行的利差大约是1%,而中国银行业的利差则能达到3%)。
由于通货膨胀的因素,在一个事实上处于“负利率”的时代里,银行的钱不愁贷不出去:道理很简单,如果今年的100元到明年的购买力只相当于现在的90元,就算是付8%的利息,到明年也能稳赚2元。
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而且还能优中选优,只贷给最优秀的申请人。其结果自然是放贷量大增,同时,贷款质量也大增,坏账比例大幅度降低。最后的结果是,各家银行的赢利能力都突然地增强了,以上市银行为例,2007年几乎是全行业的利润同比增长50%以上,个别银行再做一点努力,竟然能做到净利润同比增长100%。
依照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2007年7月,中国银行业共揽储38.3万亿元,贷出26.3万亿元,以3%的利差计算,则仅此一项收入就近8000亿元。考虑到整个中国的GDP也不过才20万亿,银行吃的利差竟占GDP的4%,这实在不能不说是一个极高的比例。
除了银行业之外,证券业、保险业等其他金融行业在过去的几年里也迅速成长,其估值也大幅度提高,造就了一大批富豪。跟银行业一样,它们都是一些需要特批牌照的行当,只是由于其总体量不及银行业大而已。
股市、矿产:生产富豪的流水线
在过去几年时间里,A股从1000点涨到07年的6000点。其牛气举世无出其右。而今,这种牛气甚至传染到了香港已经在世界各地挂牌的所谓“中国概念股”。
在2007年富豪榜中,富豪们之所以能身家大增,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股价上涨而带来其拥有的公司价值大增。
除了做实业的企业家之外,那些投资股票市场的股民也颇多收获。在05到07年间,获得10倍以上的收益人不在少数。
在1000点的时候,流通市值大约1万亿,而在6000点的时候,流通市值则近10万亿,当然,其中有相当是新股发行的贡献,估计股民获得的流通股增值大约超过5万亿元。现在,沪深两市的开户数大约为1.2亿,由于大部分人都同时开沪深两个户,所以应该有6000万投资人,剔除一些“死亡账户”,人均收益超过10万元。对于一个人均年收入1万来元的国家来说,这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数字。在几年前,如果有个50万、100万,就能成为券商的座上宾,被请进“大户室”,而在2007年,随便找一个股票交易厅,都有一大堆超过100万的股民坐了个小马扎在看闪来晃去的交易行情。
我们在银行的“利差”这个事情上没跟国际接轨,不过,能源、矿产以及其他原材料却紧随国际市场涨势。在过去几年里,国际市场上的各种矿产资源全线上涨,相应地,国内那些投资资源类企业的投资人也大赚特赚。
当然了,虽然也有一部分民间投资在这些领域,但大的资源类公司基本都是国有企业。最为知名的就是山西的煤矿主。事实上,他们已经成为继温州人之外另一个最具地方特点的富豪群。他们在北京购买豪宅名车的大手笔让很多人目瞪口呆。
2004年的时候,一吨煤售价大约为310元,2007年,这个数字变成了410元。由于生产成本基本不变,所以价格上涨部分几乎全是利润。全国一年产煤总量大约为23亿吨,这样算来,每年由于价格上涨而带来的利润总和大约为2300亿元,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集中山西。
石油的情况则更为明显,油价大幅度的上涨让中国石油(行情,问诊)成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其股价也连续大涨。2000年,它以1.27元港币的价格发行,而现在,股价已经超过18元。高高在上的中国石油也将在最近衣锦还乡:回归A股。
我国法律规定,矿产资源为全民所有,其收益也理应全民分享。2005年底,财政部副部长朱志刚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时,曾针对资源行业的暴利表示:采全民的矿就要交足全民的钱,资源的增值收益不能让少数群体独占。两年过去了,情况有所改观,但还远远不能令人满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