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违规招生不断 整治措施频出
虽成就斐然,但由于其办学模式的特殊性,国内EMBA教育乱象不绝。
记者梳理发现,2005年至2007年,国务院学位办对首批30所试办EMBA教育的院校进行了EMBA专业学位教育评估,发现“一些学校对EMBA教育项目缺乏整体设计,在办学理念、课程及教学环节设置、管理制度及执行之间有脱节现象”。
针对评估中出现的问题,国务院学位办2007年12月转发了由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关于EMBA培养过程的若干基本要求》,对EMBA教育的管理体制、招生管理、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论文撰写指导和答辩、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2009年,国务院学位办对中山大学等10所高校在2007年、2008年EMBA招生中出现的违规行为进行了通报,并要求限期解决,否则将停止EMBA招生授权。
2014年,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中组部、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严格规范领导干部参加社会化培训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指出,严禁领导干部参加高收费的培训项目和各类名为学习提高、实为交友联谊的培训项目,EMBA项目位列其中。
而堪称“史上力度最大的EMBA整顿行动”发生在2016年。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文件要求,从2017年起,EMBA将纳入全国统一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由教育部统一划线、各学校按需调整录取。
“这有效规范了EMBA的管理,很大程度上遏制了高校违规招生。”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吴合文说。
3.个体牟利失控 行业监管不力
EMBA教育乱象,为何屡禁不止?
“高校提供学历教育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形式。全日制学历教育受制于学费标准限价,但高校的投入主要用于全日制学历教育,因此对学校来说,全日制学历教育一直处于收入低于支出的不平衡状态。”吴合文分析指出,包含EMBA在内的非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定价机制、授课模式、管理方式等都相对灵活,高校操作的空间很大,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平衡全校办学收支的作用。很多高校通过举办EMBA获得经济利益,EMBA也因此成为高校市场化办学问题最突出的领域。
吴合文坦陈,在EMBA的长期办学过程中,高校内部已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利益团体,包括校内相关管理人员、部分核心授课教师、合作的社会中介机构等。他们将EMBA作为个体获取经济利益的渠道,通过较为隐蔽的违规招生、降低教学质量、隐形收取其他费用等方式获利。虽然文件规定要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收支两条线”,但实际上多数学校依然采取分成的做法,学校收取少部分管理费,多数费用依然被部分管理者内部分配了。“在制度监管不完善的情况下,一些高校出现的违规办学,原因不外乎两种,一是制度不完善;另一种就是为了牟取个体经济利益,EMBA的相关人员在管理中出现违规招生、贪污腐败、管理混乱等行为。”吴合文因此强调,归根结底在于经济利益。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洪成文则指出,行业监管不力也是不能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MBA(工商管理硕士)也罢,EMBA也罢,至少应该在政府监管外,有一个行业质量监管机构,比如在美国,就有一个认证理事会的机构。能否有资格招生,文凭有没有价值,招生和培养过程有没有问题,是培养单位自律和行业认证的责任。”
而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高校没有颁发学位证书的完整权利,我国包括EMBA教育项目在内的学位,实际上是由政府负责。高校作为既没有完全权利,也不负完全责任的委托方,在学历出现问题的情况下,所受到的惩治远小于其可以获得的利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