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老师、家长、学生,各有各的看法
梦想与现实之间,有一条“代沟”
网络的面纱容易让争议双方站在情绪化的阴影里,因此,我们分别对老师、家长、学生3个不同人群进行了线下采访,听听阳光下的他们有什么真心话,是不是支持黄晓斌式的“大冒险”。
老师说
对于黄晓斌的选择,他的硕士生导师沈老师最有发言权。
“毕业前,有些学生偶尔会冒出一些不确定的想法。”沈老师说,“黄晓斌和我说想开面包店时,我觉得这只是他一时兴起。可当我看到他在实验室里设计品牌logo,研究做面包的知识,我才知道,他是很认真地对待这件事。尽管刚开始有些惊讶,毕竟做面包与本专业偏离太大,但后来发现他非常用心,我还是很支持的。”
“每个学生都有选择探索人生的自由。”沈老师说。
家长说
“看新闻和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感觉和态度肯定是不一样的。”包尧的女儿正在上大一,她站在旁观角度认为,黄晓斌开面包店没什么不好,“但如果我是他的家长,应该也会接受不了,有点可惜。”
申亚君的儿子在天津读大二,她也觉得黄晓斌的选择“太浪费了”:“这事情如果发生在我孩子身上,我应该会很难接受,会批评他,这么多年的学业,荒废掉太可惜了。黄晓斌父母的观点我还是赞同的——想做面包可以早早开始,何必等到那个时候?”
作为一名在读留学博士的母亲,王文娟对儿子的工作有期待,但也不强求。“如果他做出类似的选择,我会劝说,但不会武断阻止,毕竟儿子已经20多岁了,是个有主见的成年人。”王文娟说,“不过,家长的本意肯定是希望孩子往专业方向发展。”
对于孩子未来的就业,3位家长的想法略有不同。
“家长多少会有点‘私心’,但也是为孩子好。”包尧坦言,“我希望女儿将来能做翻译或老师,不要到太远的地方去。”
申亚君希望孩子能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收入能高一些:“如果孩子真的很有经商头脑,他选择做生意可能也是好的。”
王文娟则表示,孩子如果一时找不到很理想的工作,可以先就业再择业,“如果上升到兴趣的层面,还是应该多尊重孩子的想法。毕竟,没有兴趣,什么工作都难做好。国家现在也鼓励年轻人创业,跟着兴趣做事,未必不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