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前,辽宁省首批“组团式”教育人才援藏工作团队第一次踏上海拔3700多米的高原,走进拉萨那曲第二高级中学。面对他们的,是班里年龄参差不齐、基础薄弱的学生,和当地平均年龄只有29岁的年轻教师队伍。每次站到讲台上,援藏人员们都能感受到当地师生眼神里对教学经验和知识的渴望。
这支援藏队伍中,有五名来自沈阳的教师——沈阳市第21中学谭晓杰、第120中学齐小龙、第35中学李飞、第27中学季明明和市外国语学校齐德高。其中最年轻的是21中学的校长助理谭晓杰,援藏时37岁,但她为圆支教梦已经等了15年。明天,她将再次登上飞往拉萨的航班,迎来她在拉萨那曲二中支教的第4个学期。
刚进藏时 每天晚上被憋醒六七次
沈阳到拉萨,横跨4000多公里,高原反应是沈阳援藏教师们经受的第一个考验。“那曲二中异地办学,所以我们去援教的那曲二高中在拉萨。刚进藏那会儿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觉,气压低,上不来气,最多一个多小时就被憋醒一次。”实际上,在西藏期间,睡眠一直是教师们要克服的一大问题。身体素质一直不错的谭晓杰到西藏的第一周也被高原气候来了一次“下马威”。
那段时间,沈阳援藏教师们为了不影响学生上课,每天晚上7点半到11点多都要进行听课、评课工作。
高原反应加上连轴转的工作日程,一周后的一天,谭晓杰突然感觉浑身冒汗、后背剧痛、眼前发晕。被送到医院后,医生测量血压低压100、高压110,要求她立刻住院。“30多年来我就生孩子的时候打过吊瓶,那次在医院住了好几天,连打了3天吊瓶,加上吸氧、吃药,才缓过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