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围场县城,建厂初期第一代林场职工合影结束后,老人们互相话别。
有志从事林业的年轻人来到塞罕坝寻找机会。31岁的李晓靖是塞罕坝林场的3名中国林科院研究生之一。她在读研期间就打定主意要回家乡河北工作,森林覆盖率已达80%的塞罕坝是河北省林业的“强中之强”。
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工作7年后,2016年,石家庄女孩杨丽得到了导师的邀请,攻读河北农业大学园林植物专业的在职博士学位。常年在山上工作的她认识上百种野生花卉,熟知它们的分布。这是她研究时的优势,也是她获得邀请的原因之一。
去年10月,25岁的“林三代”刘鑫洋考入林场,成为一年中超过200天泡在野外的技术员。上山作业时她不仅要时刻注意及膝深的杂草里的毒虫,一不小心还会失足滚下山坡。工作之余,刘鑫洋和年纪相仿的同事建起微信群,相约着去草原音乐节和郊游,也不放弃去外地看“偶像”莫文蔚演唱会的机会。
来到塞罕坝,在这里恋爱、结婚、生子,似乎成了林场年轻人的“传统”。今年6月,“林三代”刘志钢和在围场一家饭店工作的女友结了婚,塞罕坝地区的最高点,海拔1939.6米的亮兵台望火楼就是他的家。刘志钢的爷爷刘海云在1958年就来到了塞罕坝,是望火楼的第一批望员。从打更到为护林员喂马、防火、阻止乱伐,刘海云在不同岗位上目睹了百万亩林海从无到有的过程。1989年,刘军继承了父亲刘海云的事业,“他们创业,必须有人守业”。2006年,刘军和齐淑艳夫妇来到了亮兵台望火楼,成为防火望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