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调研团对舟山非遗的了解,加强对海洋文化的认识。7月4日,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寻非遗之缘,颂群岛之华”暑期调研团,来到舟山市文化馆非遗中心,参观舟山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与馆长郑翔进行了关于非遗保护及传承的一系列交谈。
寻缘非遗,追风民情
踏进非遗文化馆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充满海洋特色的巨型渔网,渔网上缀着各式各样的绳结,据馆长介绍这便是其中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渔民结。
据团队负责人介绍,渔用绳索结是舟山海岛居民生产和生活的手工技艺,但由于船舶制造业的发展,渔用绳索结渐渐淡出历史舞台。队员们认识到绳索结作为舟山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逐渐消亡,对它的保护刻不容缓。
放置于博物馆正中间展示的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船模制造工艺,最具代表的是岑氏木船作坊制作展出的“绿眉毛”帆船,展示了舟山特有的船舶类型。
据了解,船模制造正在蓬勃发展中,船模的发展也需要注入时代气息,与时俱进。欣赏过舟山非遗简介的短片后,队员们看见了熟悉的舟山锣鼓,由于学校有舟山锣鼓队,队员们对此都很感兴趣。
舟山锣鼓队器材及演奏场景。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吴义斌提供
据馆长介绍,由于舟山锣鼓的技法高超、旋律奔放跳跃、气势粗犷,颇具海岛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被列为国家级文化遗产。对队员们来说,舟山锣鼓更贴近于生活,在舟山的学校都有培训基地,所以舟山锣鼓在舟山的发展态势正越来越好,这让队员们心中也产生了自豪感。
跟随馆长的脚步,队员们参观了一系列舟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精致细腻的贝雕、悠扬绵长的渔民号子、声势浩大的谢洋节,更有源远流长的观音道场文化等,都在队员们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些承载着古朴韵味的非物质遗产正在历史的长廊中展示着独特魅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