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把滚轴两端各扛上一个三脚架,是折布的前期工作。
以前我折布时总是站在一旁,看着父亲或母亲只身抬起那端架好后,再跑到这端抬起,再用黑色破旧的布鞋踢踢两端的三脚架底部,以确保稳定。再后来父母亲腰背不好而我又渐渐长高后,便是我和她(他)各扛起一端。可底下原本架在小车上的布匹的头永远高高的翘起在我这边,我自是轻松。可长长的布板那端,我不能看到,也不曾注意。再再后来,我也希望我能够承担起更多的分量,承担更多的工作。不仅是扛滚轴,也要把布驾到小车上,笨拙地推过来,也要数页数,也要打结,也要搬成品到车上……可无论怎样,我分明看到母亲父亲低头数布的页数时发丝中斑白的东西,并不是尘埃。
还记得小时候还睡在布机间里,一个晚上猛然想到一切人包括父母终将老去,终将离开我,硬是在布机的节奏声中哭到睡着为止。如今虽能坦然接受生离死别,可我终究害怕失去我所拥有的生活。我会想到,我要给我的父母创造我所能拥有的一切美好,来抵御终究不能战胜的一切;我会想到我要织一匹大大的布,包围这整个世界,保护着其中的每一个人,保护着曾经路过、曾经保护我的生命。就像父母在布机的节奏声中给予了他们所能给予给我的一切美好,就像他们在布页的晃动中织就我如今的生活。
(四)
长长的折布板上铺着一块长长的布以防木板上凸起的钩破布匹,等待的时候我便拿签字笔无聊地写写画画。
现在回去看看,还写着我小时候扯的一首毫无意义的三句“诗”:全家缺一人,雨来浇灌田,手把婕捉去——只是谜底恰好是我的名字。
还写着曾经在我家做工的人的名字卢家仁。他是布依族人,趁着青春远离家乡出来做工。他很黑,头发很乱,乱得非主流,笑的时候就显得牙齿愈发的干净整洁。总喜欢坐在门口喝那种罐装啤酒,和同乡人聚在一起看电视。后来走了,回到贵州去了,虽不曾熟识,却终究遗憾难以再见面。
还写着许许多多的“永”字。那时总记得哪里看到王羲之说过练书法首推“永”字,无聊时便工整地写下。也记得每当母亲看到时,总会对我说:“你想外公了吗?”外公之于我,总是遥远的存在。听到我只是傻笑着,全然不知道母亲在说什么。后来在外公的坟茔墓碑上我看到金字深深地刻着“先考杨永达”。
……
看的时候总感觉恍恍惚惚,感觉时光好似不知不觉地流走,流的那样快我竟不能抓住一丝一毫。
其中无数的过去沉睡,其中无数的人的青春沉睡,其中无数的没有人的时光沉睡,而现在唯有生活在其上舞蹈。一切皆难以言尽,难以看全。
可其中也见证了我姐的青春,我的青春,唯独有父母渐渐在生活老去的故事。
可墙上依旧奖状金黄,守候着生活与青春。
可窗外夏夜依旧蝉鸣阵阵,守望着生活与青春。
可耳边依旧布机声,滚轴声交混,守护着生活与青春。
而我,穿梭其间。
来源:浙江日报客户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