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我喜欢打打篮球,唱歌,聊天……就这些。”徐铭浩同学大大咧咧地坐下来,眼珠子盘旋半天,刮出平日里的兴趣爱好,好像并无特殊之处。
由于身材颇为高大威猛,再顶着一头卷曲的“凤梨头”,这令徐铭浩顿时有了台版“道明寺”即视感。然而在我们接下来的交谈故事中并没有“杉菜”,徐铭浩也不是那个曾经风靡了整个80后青春记忆的“校园魔头道明寺”,但他着着实实演了3年“道明寺”——初中三年,他在校园电视台拍摄的反霸凌题材微电影三部曲中,固定出演男二号,那是个以欺负弱势同学为乐的反面人物。
“选择这个主题是因为当时看到了一个新闻,有一个女孩因为受到校园霸凌得了抑郁症自杀,我们觉得这种事情很普遍,像北京这种大城市都有这种事情,其他的二三线城市就更普遍,而且没有人管,同学们对此感触很多,就想拍这个。”
一群对校园霸凌“有话说”的学生,自发组团,以镜头为武器,对准校园里的“不平事”。少年力量不可小觑,该系列微电影曾进入北京多个中学公映,更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生微电影展中斩获金奖。“那几年学校里完全没有校园霸凌事件了,因为我们拍电影动静太大了,没人敢在这种气氛下顶风作案。” 徐铭浩非常得意,拍摄微电影那几年,霸凌事件在他的学校里基本绝迹。
微影片的大获成功离不开徐铭浩的“商业运作”。
拍摄第一部微电影《她》的时候剧组不到20人,设备仅两台单反,同学们用家用级别的设备吭哧吭哧剪片,烧坏了两台笔记本。
而第二部微电影《他》开拍的时候剧组人数达30多人,徐铭浩自我驱动力十足,作为男二号兼制片人开始引入“众筹”模式,集资5万。
到了拍摄完结篇《再见,他们》的时候,剧组上下将近50人。摊子越来越大,众人对影片质量的要求也提高了,同时资金缺口也拉大了。徐铭浩继续带队众筹共计9万资金,还组织同学卖水果来补贴经费。有了充足的资金,以及前两部微电影的影响力,剧组不再捉襟见肘,校长为剧组购买配备了摇臂、轨道等设备,徐铭浩则带着一帮同学广发英雄贴办起发布会,连带发行包括杂志、海报、光盘在内的周边。在他的运作下,他们的作品顺利进入多个中学公映。
那几年印着主演人像的大海报满校园张贴,徐铭浩这个反面男二号也算是火了一把,走在路上都有人认出他来,“唉,你不就是那个小胖子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