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丰台区王佐镇的怪村在今年五一期间迎来了新气象:村中几百亩的荒地上,一个开放性的郊野公园,花海、农田相映成趣。而一年前,这里还是满地杂树的洼地……这改变让村书记刘建军觉得,当初选择王宇琛的团队来改造土地,选对人了。
王宇琛是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主修工业设计。一年前,一个有机农场推广的项目让他燃起了乡村设计的热情。此后,从设计“开心农场”,打造乡村“伊梦园”,再到设计智能农业产品,这个还没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就这样一头“扎进”乡村,通过组建团队创办公司,用所学专业知识,立志为京郊乡村农业的转型发展,填补规划设计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大一创办公司,从“杂家”向“专家”转型
和很多学生一样,王宇琛接触社会的实践最早也是从做家教、市场推广等兼职开始的。可这些尝试却让他感到“干得太杂,和专业结合得不强,方向不明确”。
抱着“学以致用”的想法,王宇琛开始聚焦自己的专业和师生资源。通过课堂内外一个个项目,他与工业设计、城乡规划、环境艺术等专业的同学组建了一个9人的创业团队,以专业化的定位,尝试从“杂家”向“专家”转型,团队还吸引了两位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研究生。
注册公司后,为了推广团队的设计、积累资金,他和团队成员、室友于洋等人遍访学校附近建材市场的商户,设计单页、T恤衫……他们什么都愿意干。然而,两百多家商户跑下来,“最后联系我们的也就五六家。”这让他们进一步意识到,设计市场门槛不高,要做得有特色却很难,“还是要结合专业知识,发挥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创业才有意义。”王宇琛体会到。
2016年的春天,一位老师介绍的一份乡镇业务,为王宇琛的创业团队打开了乡村的“大门”。他得知,丰台区怪村正准备打造“都市农业体验园”吸引观光,但村民们却不懂如何设计方案。
王宇琛了解情况后,在怪村周边5~8公里地区展开人流量、消费水平、交通、土质等情况调研,完善了“无公害、有机绿色蔬菜代耕代种”的经营理念:周边居民可通过自主或托管两种方式租地耕作,收获有机农产品。这样既满足了当地人的休闲需求,也实现了村中有机农作物的有效推广。
正如他们预测的,这个被大家称为“开心农场”的田园在第二年迎来了人流的明显增长。这成了王宇琛团队完成乡村业务的“第一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