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观点:学者就是大学
网上流传这样一则故事。艾森豪威尔将军退役后,曾担任过哥伦比亚大学的校长。在一次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讲演会上,他讲到:在众多哥伦比亚大学的雇员中,您能获得如此重大的奖项,学校深以为荣。获奖者在接着的讲演中,对艾森豪威尔说道:尊敬的校长先生,我们不是哥伦比亚大学的雇员,我们就是哥伦比亚大学!您才是哥伦比亚大学的雇员。恐怕没有人考证过这个故事的真伪,但它说明了一个道理。大学是学术机构,学者是大学的基础,只有把学者的创造潜力充分释放出来,才能办好大学。校长不能仅靠命令,要通过理念和价值观,凝聚大家的共识;通过章程和制度,规范大家的行为,这是学术领导的基本方式。
有一个同行,曾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校长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我说两件事情最重要:一是聘任最具潜力的学者,营造环境,使他们成长为最好的学者,成为学高身正的老师;二是吸引最具潜力的学生,营造环境,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栋梁,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这话说起来很轻松,但真正做到却是非常难的。十几年前,还是在担任常务副校长的时候,听说在美国任教的一位青年学者回国探亲,我就与时任的化学院院长一起,来到沂蒙山区——他的老家,看望并真诚地邀请他到北大工作。后来,这位学者回到了北大,学术做的非常好,他就是现任的化学院的院长高毅勤教授。办大学要靠学者。学者的水准就是大学的水准;学者的精神就是大学的精神,学者的人格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品行素养。选对人是很重要的,这要用心、用脑、用情。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只有近者悦,才能远者来。一个单位的学术视野、环境氛围和政治生态,都会影响学者的发展和前途。环境不好,再好的学术苗子,也会凋零、也会长歪。人们常讲,领导就是环境。校长虽然只是一个雇员,但却是学校的关键雇员。院系的领导也一样。我们有责任提供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使大家无后顾之忧;有责任营造宽松自由、团结和谐和公平竞争的环境,使大家潜心学问、专心教学;有责任关心、爱护和指导青年学者,使他们更好、更快地成长;有责任建设好的跨学科生态,激励大家超越局限、超越自己,开辟新领域、挑战新前沿。还有责任建章立制、严格管理,营造风清气正的校风学风。
当与一些青年学者谈起学校,尽管大家对一些方面不满意,但对北大的学术环境都是非常认可的。还有一些数据也很能说明问题。去年,北大有两位教师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的院士,有一位当选为美国工程院的院士,还有一位当选了法兰西道德与政治科学院外籍终身通讯院士,另外,还有一批教师获得了重要的国际学术奖项。在过去三届的院士评选中,北大一共有18位教师当选了两院院士,这在高校中是首屈一指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