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新发地,曾经80%以给食堂饭店配送蔬菜和肉类的人,都是安新人。”47岁的13号院主人王东东告诉记者,他就是王家寨村外出打工做生意的第一拨青年。上世纪90年代初,王东东和村里的年轻人不能再像祖辈那样以打渔为生。“用自家自留地出产的芦苇编席,买的人也少了。”他解释说:“因为用席子铺炕盖粮食的越来越少了。”
而2000年前后,王东东到望月岛搞民俗旅游,在王家寨同样也是第一拨儿,为此还上过新闻。记者了解到,通过持续多年补水和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目前,白洋淀湿地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状况已得到明显改善。有大型水生植物47种,其中曾经绝迹的菱角、芡实、白花菜等植物重现;鸟类增加到200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丹顶鹤。
为了推广旅游,前几年他曾花钱在网上做过广告,如今回头客都应接不暇。其中王东东经营的13号院,去年忙的时候要请3个帮工,“2天的工钱就是300元。”在王东东这个曾经出外闯荡的白洋淀人看来,雄安新区的设立,无疑给当地年轻人在家门口带来更多的机会与选择。
据安新县旅游局统计,仅今年清明小长假,白洋淀景区共接待游客约1.8万人次,同比增长约256.47%;创经济效益1649万元,同比增长256.50%。
特色县域经济培育数万成熟产业工人
4月7日,透过保定澳森制衣有限公司生产车间2楼明亮的玻璃,记者看到在1万多平方米的操作平台上,600多名工人在流水线上忙碌着。
“探路者、利郎等一些品牌服装都是在我们这里加工生产的。”公司生产总监倪民航告诉记者,容城现有服装企业945家,而澳森制衣则是规模最大的之一。
“容城服装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从‘万人裤子大军闯市场’逐步发展起来,涌现出一大批乡镇企业。”在容城工信局副局长平宝娈看来,特别是2000年以后,通过规模扩张、科技进步、品牌运作、开拓海外市场、高端市场等方式,服装企业纷纷升级技术、扩建工厂。2006年,容城被纺织工业协会和中国服装协会评为“中国男装名城”和全国纺织产业集群试点。
两年前,1982年出生的容城人夏红梅成了澳森制衣服装流水线上的一名工人,同时也结束了自己多年的北京打工生涯。去年,一家四口住进了县城的楼房。现在夏红梅每月收入四五千元,丈夫在容城干厨师老本行,月收入6000元左右。
雄安新区的建立,意味着家乡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夏红梅坦言,容城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并不多。“靠着县里的服装加工、毛绒玩具等产业,老老少少一般在家都有活儿干。”
“容城7万服装产业工人,其中5万都是容城人。”平宝娈告诉记者,本地人是这座“中国男装名城”当仁不让的主角。“每天大大小小的服装厂内停满了私家车。”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雄县与容城相似,虽然在原保定市各县中,经济总量并非名列前茅,却有着特色鲜明的县域经济。
“雄县的GDP总量相当于容城和安新之合。”有雄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塑料包装、压延制革、乳胶制品、电气电缆是当地四大主导产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