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让杨仕林最高兴一件事是,有了他和队友帮忙修建的小桥,一位89岁的老人终于能去河对岸看望女儿了。
在贵州遵义市新蒲新区喇叭镇瓦龙村,一条两米深、20米宽的河,硬生生将这个贫困的山村隔成了两片。村中几十年来从未有过桥,水中危险摇晃的石墩,是过河的唯一方式。
几年前,那位89岁的老人还能拄着木棍,在麻布袋中揣满蔬菜,绕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慢慢地走到出嫁的女儿家。但这两年,他渐渐老了,“走不动了”。有好几次,思念女儿时,他迈过田埂,来到湍急的河边,又缩了回去。
被河困住的不止是老人。村里有10多个孩子,天没亮就要赶路去对岸的小学,如果有一座桥,他们去学校的时间将缩短至一刻钟。
4个月前,这种困局终于成为历史。杨仕林和另外7个大学生,因为一场科普竞赛集结在瓦龙村。20多天后,一座木塑桥出现在村民面前。
“祖祖辈辈都想搭座桥,但都没成,没劳力,没钱。”村民刘朝恒告诉记者,修桥是村里永恒的话题,“哪个时候都在谈”,两边人一碰面,就感慨“要是有座桥就好了”。没人想到,这个“几代人的梦想”,竟由几个学生娃给实现了。
这些大学生来自清华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及遵义市职业技术学院,他们都曾是“探知未来”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的参赛选手。该比赛由中国科协科普部及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共同主办,由中国三星独家赞助。2016年,桥梁建筑是大赛中的一个竞赛命题,组委会琢磨,“每次都是模拟建桥,为什么不能在现实中修一座桥呢?”
接到组委会邀请后,内蒙古工业大学的大四学生杨仕林“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是2015年大赛安全保护项目的全国冠军,从小热爱结构设计,在朋友眼里性格有点“轴”。根据安排,他要和7个队友,以及当地的工程队一起,共同完成桥梁的设计、测绘及施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