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中国网络上出现了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许多80后90后纷纷自嘲为中老年人,以至于“25岁中年危机”竟然成为一个热词。
这个热词的走红,是一次成功的网络行为艺术。最初它是打着权威消息来源的名号出现的。《新华每日电讯》的一篇文章被巧妙地修改了标题,社交网络上的文章据此进一步发挥称,根据幸福感,青年被重新定义在“15岁到24岁”。其实,相关报道的原话是这样的:“澳大利亚人的幸福程度或生活满意度随年龄变化呈一条U型曲线,高峰处于15岁至24岁之间和75岁以后这两个年龄段。”
假设上述关于幸福感的描述属实,并且适用于世界各国人民,那么25岁到74岁之间就是幸福感相对低谷的时期,称它为“中年危机”,从情感上似乎也说得通,并且具备触发网络流行的条件。观点够粗暴,逻辑冲突性强,你肯定不信,却又很愿意假装相信并进一步通过在网络上调侃和分享它。
24岁以下的年轻人对于“变老”的浅浅焦虑是有的——只不过跟真正的中年人害怕变老不一样,他们的焦虑集中体现为“不想长大”,所以“25岁中年危机”有“真”的一面,正因为如此,所以这句明显导谬的结论反而得到了无厘头式的追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