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假寻因
供小于求,造假原料成本低
“四川是产蜜大省。”四川省蜂业管理站副站长王顺海说,去年产蜜达6.9万吨,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市场上,蜂蜜掺假问题一直存在,因为每年国内外市场对蜂蜜都有着巨大需求,便有投机取巧的人打着低价销售的旗号,制造‘添加蜜’等混乱市场。”
王顺海说,天然纯正的蜂蜜的制作周期较长,产量会受花季等因素影响,“所以蜂蜜成本自然较高。但添加蜜,或是合成蜜则不同,它的确能用大米、玉米糖浆等进行混淆。”
王顺海算了一笔账,在四川,蜂蜜价格一般在每吨1万元左右,而大米糖浆等造假原料则仅为每吨3千元,“如此丰厚的利润,总有人会铤而走险,去做合成蜂蜜的。”
“从玉米糖浆合成,再到大米糖浆合成,这类人造蜂蜜的手法始终存在。”王顺还说,新检测方法往往出来不久,造假的技术也随之更新,“就算没了大米糖浆,也不排除有人会弄出其它东西取代。”
新标出台
偏重验假,利于蜂蜜市场
2016年12月底,中国蜂产品协会发布中国蜂产品协会团体标准《蜂蜜》,力争对当下的蜂蜜市场进行进一步规范。“可以看到的,该团体标准是严于国家标准的。”王顺海表示,此前的“国标”主要是严格控制蜂蜜细菌等安全要素,“重在食品安全,但缺乏真假蜜的判定,新的团体标准则进行了弥补。”
他指出,新《蜂蜜》团体标准里,明确了通过检测碳-4植物糖,来判定蜂蜜是否掺假的检测方法,“这种方法,能测出大米、玉米糖浆等造假。”
他指出,该标准属于团体标准,并不具备强制性,“但会吸引更多蜂蜜企业、生产商去获得该认证,从而增强市场主体的竞争力,达到进一步规范蜂蜜市场的目的。”
专家支招
蜂蜜真假如何辨
土法不科学辨别有窍门
如何鉴别蜂蜜真假?民间流传着一些“土法”。市民李先生介绍了一种“试纸滴测”法:舀出一点蜂蜜滴在卫生纸上,一下子就如水般浸开的十有八九都是假的。而王女士则坚持着一套“冷藏结晶”法:把蜂蜜放进冰箱保鲜层,能出现晶体的,就是真蜜。
对此,王顺海认为毫无科学根据。“比方说滴测,这种方法是有误的。”王顺海说,蜂蜜本身就含水,而且根据采蜜的时间不同,“含水量也有所不同,就算是真蜂蜜,只要采蜜周期短,也会出现浸透的。”此外,蜂蜜的成分主要是果糖与葡萄糖,“根据花粉的不同,这两种糖在蜂蜜里的比例也不同。若葡萄糖含量多,便会出现结晶的现象,若果糖含量多,则不会出现结晶。”
王顺海根据多年经验,总结了一些辨蜜小窍门。
1 看外形。
新鲜蜂蜜,色泽度、光感度高,光亮如油,晃动蜜瓶时颤动小,停止晃动后,瓶壁上的蜜液会缓缓流下。
2 闻香味。
开盖闻一下,真蜂蜜有淡淡花香,没有浓烈香精味。
3 看拉丝。
用小汤匙或牙签搅起一些蜂蜜,然后向外拉伸,真蜜通常可拉出薄如绸缎蜜丝,且不会断节,假蜜则拉丝不连贯。
4 尝味道。
真蜂蜜甜而微酸,口感绵软细腻,假蜜则蜜味淡,余味淡薄短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