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承匠心才能行稳致远”
以前别人问张雨婷的父母,女儿是干什么的?他们总笑着说是茶艺师;如今他们会说,卖茶叶的。
这一称谓之变,折射的是茶艺师口碑之变和年轻人职业心态的调整——茶水里泡久了,看多了市场的潮涨潮落,张雨婷变得越来越平实,正如她把主业从茶媒转向了推销产品。
张雨婷观察,云南茶叶行业内虽然文化营销说得多,但愿意为此掏钱的经营者并不多,“文化注入”的价值被贬低了,茶媒难做,“这也说明茶叶主要是用来喝的,并非坏事。”
年轻人脑子活泛,张雨婷前两年在业内尝试了“茶山游”项目,一路还动用视频拍摄。“旅游方式在转型和细分,我们希望把游客引向云南原生态的茶山,并体验当地民族文化”,张雨婷说:“但这个实验不算成功”。她后来发现,有些人上了茶山两天就待不住了,觉得累,只想找地方睡觉;还有的人就吃饭时才提起兴致,对茶树、民族风俗什么的基本“无感”。“有些真正爱茶的人确实更感兴趣,但要去开发这个市场还有困难,”她总结:“作为生意,看重的是叫好还要叫座。”
尽管磕磕绊绊,吴柠妤始终认为,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为鲜花行业带来了新生力量。云南是鲜切花大省,还是“植物王国”,花艺市场潜力巨大。但以前,鲜花被视为农产品,以对外批发为主,加之从业者文化水平普遍不够高,导致附加值高的业态如插花成长不好。吴柠妤为此不惜重金专门到韩国、法国学习插花技艺。“东方的传统花艺侧重于修身、审美,而西方的花艺更贴近商业,这是从业者不得不面对的”,她说。
吴柠妤坦陈,自己的创业之路还算顺利,因为之前在银行工作,她有客户市场的便利。来她这里培训的分专业班和兴趣班,专业班多是想以此为业的年轻人或谋求传统花店转型者,兴趣班则涵盖了各种高收入职业。“现在婚庆市场的潜力很大,专业的花材供应也有钱可赚”,吴柠妤对未来信心满满。
从业两年,吴柠妤就换了场地,营业面积扩大了一倍。尽管经营和竞争压力无处不在,但她并没有把赚钱看得特别重。她说:“最关键的还是做好产品,秉承匠心才能行稳致远。”对这一点,张雨婷和魏霞也深有同感。“我们本来就是从兴趣出发的,做茶是一辈子的事,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初心。”张雨婷说。(本报记者徐元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