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正在帮扶五邑大学的暨南大学教授李爱梅笑着说,今年五邑大学获得17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实现建校35年来立项数首次突破两位数。
长期以来,广东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珠三角是高地,粤东西北则是洼地。如今,这种现象正在加快改变。
一年前,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首次推动省内高校“组团”帮扶,9所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派出44名骨干,到9所粤东西北高校担任要职,加快推动粤东西北高校取得突破性发展。
18所大学“牵手”,擦出什么火花?近日,南方日报、南方+记者走访受帮扶粤东西北高校发现,一年来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的帮扶队正带动粤东西北高校“加速跑”。
高水平大学派出9支帮扶队
位于梅州的嘉应学院开学了,安静了一个暑假的校园又热闹起来。现担任嘉应学院校长助理的中山大学政策法规处原处长陈建存又忙起来了,“我们的到来,就是要为嘉应学院的长远发展提振信心、打好基础”。
陈建存清楚记得,去年12月6日,中大一支6人帮扶队来到嘉应学院。其中,郭小东、陈振兴教授和吴箐、吴贺俊副教授分别在四个学院担任副院长,章涛副教授则担任科研处副处长。
短短两个月时间,中大帮扶队很快协助嘉应学院制定了十年发展规划,确定“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五年一大变、八年上水平、十年再跃升”的发展路线图,明确尽快建成居于国内同类高校前列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他们带来了‘双一流’大学的一流理念、风格和文化。”嘉应学院党委书记吴琦点赞说。
粤东西北高校是广东高等教育的短板所在。目前,全省有154所高校,其中粤东西北仅有10所本科高校和17所高职院校。而在首轮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中,粤东西北仅有汕头大学和广东海洋大学入选重点项目建设高校。
有教育人士观察到,在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中,广东重点支持粤东西北高校振兴发展,“一盘棋”推动全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去年1月,一项新的高等教育发展计划揭开面纱。在“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中,广东大手笔支持8所高校高水平重点学科建设,确定12所高校列入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
同年9月,一项新的省内高校人才交流计划悄然出台。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下发《关于开展高校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的通知》,明确9所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各选派5人左右骨干人才,帮扶9所粤东西北高校,力争在3年内使受帮扶高校的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
高校实现跨越发展,需要大手笔投入,更需要新的改革思路和机制体制。
省教育厅披露的数据显示,9所高水平大学共派出帮扶队员44人,其中博士36人、教授19人。8名队长担任粤东西北高校校长助理,1名队长任高校教育与学科建设顾问,5名队员任二级学院院长或主持工作副院长,24名队员任职能部门或二级院系副职。
“华工派出豪华的帮扶团队!”担任帮扶队队长后,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张锅红开启“双城记”,每周乘坐动车往返广州、茂名。同行的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电力学院教授陆继东等4名教授一同帮扶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下称“广油”),分别担任4个学院的院长。短短一年时间,华工帮扶队给广油带来明显的改变,新组建17科研团队、10个教学团队和4个实验团队,持续做优学科方向和整合科研团队力量。
补齐申报硕士点“短板”
办学层次不高、高层次人才缺少,是粤东西北高校的普遍痛点。
位于潮州的韩山师范学院已有116年办学历史,是省内办学历史最悠久的本科高校之一。如今,韩师正在全力冲击硕士点,希望提高办学层次,培养更多高层次师范人才。然而,韩师受限于地理位置,高层次人才引不进来、留不下来,而深圳大学帮扶队的创新做法,解决了这一痛点。
今年6月,省人社厅核准深圳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申报的深圳大学韩山师范学院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韩山师范学院与深圳大学联合招聘博士后,共建博士后“人才蓄水池”。深大帮扶队队长文震介绍,短短三个月时间,基地招聘90多位青年博士后,激活了教师队伍的活力。
“数枚棋子,激活全盘!”韩山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幸小涛说,青年博士后带来了“鲶鱼效应”,已有50多名在职教师主动报名攻读博士学位。深大又敞开大门,优先接受韩师的优秀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并派一流的专家学者到韩师担任学科带头人,全力提升韩师的教师队伍水平。
拿下硕士点,已经成为大部分粤东西北高校的共同“小目标”。粤东西北高校借力帮扶队,加快补齐冲刺硕士点的“短板”,其中华南农业大学帮扶队遴选韶关学院12位学术成果丰硕的教授,担任华农的研究生导师;广东工业大学帮扶队支持肇庆学院精准发力申硕,目前在初步评估中取得良好效果;南方科技大学帮扶队借助“人才蓄水池”优势,与惠州学院实现人才共享。
“一年来,岭师已获批7项省普通高校重点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华师帮扶队队长张正栋说,华南师范大学帮扶队已促成岭师重点学科与华师相应学科“一对一”结队子帮扶,遴选出“2+6”优势学科,剑指硕士点。同时帮扶队协助岭师新增兼职硕导88名,推动教师组织申报科研平台和项目。
对粤东西北高校来说,拿下硕士点意味着什么?“争取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学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填补粤西空白、补齐广东教育短板,推动广东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及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岭南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刘明贵回答。
上马产业项目和创新中心
今年7月,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东西两翼地区和北部生态发展区地级市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建设和发展本科层次院校,打造一批当地支柱产业急需的重点学科和创新平台,加大应用人才培养力度。
“我们大力推进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广东医科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卢景辉介绍,学校正借力南方医科大学帮扶团队的桥梁与纽带作用,提高学科水平和科研能力,服务粤东西北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同时集中优势力量进行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和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的申报与建设。
大学也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但从实际来看,粤东西北高校主要是教学型,科研能力薄弱、平台较少,而高水平大学帮扶团队的到来,带来了一批科研平台、产业项目的落地。
在广州(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有一段“一元楼”佳话。中大、嘉应学院与广梅园合作共建大数据研究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广梅园以一元的象征性价格将一栋楼拨划给嘉应学院,作为研发基地。中大还牵头成立了中山大学·嘉应学院微纳电子材料联合研究中心,目前已开展200万元的课题研究,涉及陶瓷发光材料、不锈钢保温杯陶瓷涂层等不同研究方向。
“老师们有了产业研究项目,就有了成就感和获得感,同时也解决了梅州产业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担任嘉应学院科研处副处长的章涛说。
华工则充分利用自有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吸纳广油优秀科研人员参与重大课题研究。两校与茂名高新区共同成立了“华工—广油(茂名)联合技术创新中心”,借助粤西地区地方产业特色鲜明,资源丰富的优势,正联合开展申报国家级项目和省部级重点项目,全面提升广油教师的科研水平。
“一年来,广油建立了两个院士工作站、一个环境技术研究院,化工学院还成功申报了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今年国基获批数量成倍增长,更是获得两项国基重点项目,位于广东高校前列。”广油党委书记、校长张清华说。
破解广东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在一朝一夕,但要只争朝夕。尝到帮扶“甜头”的高校建议,省内高校之间的组团帮扶要常态化、制度化,使粤东西北高校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跑出更快的加速度。
南方日报记者 吴少敏 钟哲 姚瑶 杜玮淦 苏仕日 张柳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