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产业变革,中国的工程教育应当如何创新发展?如何吸引更多青少年热爱工程科技,有志于成为工程师、投身中国工程事业?4日,“造福人类开创未来——中国工程教育与工程师发展”论坛在同济大学举行,近百位专家学者与会,为中国工程教育创新发展与工程人才培养建言献策。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钟志华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丁烈云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主任、《中国工程师史》主编、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教授,同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陈以一教授,浙江大学工程教育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炜教授分别作主题报告。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师史》副主编江波主持论坛。
吴启迪教授以《“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工程教育》为题发表演讲。她说,工程技术是创新的源泉,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各类工程科技专业优秀后备人才,对于推动中国迈向世界制造业强国,具有重大意义。然而长期以来,工程师的社会作用和声望一直受到某些轻视,“工程师”这一职业对广大青少年的吸引力在下降。这需要工程教育和宣传创新方式方法,让工程师的价值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同,让工程师成为千千万万优秀年轻人向往的职业。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工程师史》(普及本)一书当日在会上首发。
据介绍,《中国工程师史》一书按时序对中国各时期的重大工程实践和工程科技创新背后的工程师进行了系统梳理,以工程领域为切入点,以重大工程、历史事件为线索,以工程人物为灵魂,从古代工程巨匠到当代杰出工程师,尝试记录和发掘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工程教育和工程师发展的若干重要片段,展现中国工程师的集体智慧和创造力,呈现工程师这一职业的整体培养体系和作用。此书也是首个系统介绍中国工程师历史、作用和地位的集成性出版项目。
座谈交流环节,与会专家认为,没有强大的工程能力,没有优秀的工程人才,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专家们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充分认识到工程师的工程实践是推动人类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重塑工程师的社会地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挥工程教育的重要作用,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各类高素质的年轻工程科技人才,为中国建设制造强国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
钟志华表示,工程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工程教育。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建设工程教育强国,对服务和支撑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同济大学以医学起家、凭工科发展,自1912年设立工科开始,百余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工科教育经验。近年来,同济大学在工程教育改革、卓越工程师培养、工程认证、新工科建设方面做出了诸多创新探索与实践。在不断推进工程教育实践的同时,同济大学还进一步开展工程教育的研究,系统梳理和研究“中国工程师”的发展历史,对于中国工程教育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事实上,“现场工程师”已成工程类专业毕业生“代名词”。上海电机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孙利钢介绍,上海电机学院依托背靠行业的天然优势,以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开放办学、校企合作,从行业、企业需求出发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构建了注重实践能力、国际化视野、多维度评价的培养机制,并引进国际认证、评估体系不断提升本科教学质量,使“现场工程师”成为学校工程类专业毕业生的“代名词”。
孙利钢表示,该校目前已有34个本科专业,均为在紧密对接中国制造2025与上海产业结构布局及“四个中心”建设等重大战略的基础上设置的。2017年首次招生的3个新专业也都是在充分调研行业产业用人需求的基础上,按照全新的人才目标和定位推出的。其中,“电机电器智能化”是2016年获教育部特批的本科专业目录外专业,是在全国首获招生资格的“新潮”专业。(许婧 黄艾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