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报道,近日,有机构发布了一组中日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结果。在2014年和2016年,对近万名两国7—18岁的儿童青少年体质抽样测试结果表明,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形态指标(身高、体重等)大部分年龄段高于日本,但日本儿童青少年在心肺耐力、柔韧性和灵敏协调性等方面高于中国。而在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方面,虽然中国低年龄段与日本的差距有所缩小,但随着年龄段增长,差距又被拉大。
为什么中日两国青少年体能指标差异会引起舆论关注?犹记得1993年,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的长文《夏令营中的较量》引爆舆论场。从那时起,两国青少年在身体成长、体能训练等方面的差距,就一直牵动国人的神经——再苦不能苦孩子,孩子的身体健康与国家未来命运有关,这无疑是不少人关切此话题的思维出发点。
然而,两国年轻人体能优劣之分,并不能简单地以身高、体重、力量、柔韧性等因素来量化。这一方面是因为,决定上述指标高低者,既与遗传基因有关,也关涉到后天的营养、训练和生活环境等。随着中国国力愈发强盛,年轻人体质随之变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再无生存之艰辛,国民无冻馁之虑,年轻人各个成长阶段都能得到较好的营养。通俗来讲,正因为“吃得好了,营养够了”,中国年轻人身高、体重开始优于同龄的日本青少年,这是一个意料之中的结果。
但是,经济发展和生活富裕并不等于可以获得身体健康和优质体能。比如,青少年的肥胖症就是典型的“富贵病”,曾有中山大学的学者在广州、北京、上海等十个城市调研抽取300个10—22岁超重青少年样本发现,近年青少年肥胖人数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成人,其中一线城市的“小胖墩”现象尤其明显。超重带来的身心危害也是明显的,不仅会带来诸多潜在疾病风险,还会影响年轻人的心理健康。此前有调查称,我国超重青少年健康状况堪忧,大多超重青少年的饮食结构不合理,不喜欢运动,且有52%的调研对象对自己感到不满意,常有负面情绪。
至于这次调查数据呈现出来的信息——日本儿童青少年在心肺耐力、柔韧性和灵敏协调性等方面高于中国,值得警醒和反思。人尽皆知健身训练和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但青少年在应试压力、父母过于重视孩子知识学习之下,背负的压力已然不小,若要兼顾体能训练,的确是过于苛刻的要求。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自明的:可以设想,一个高中生如果酷爱体育运动,甚至把写作业的时间花在打球、跑步上,很可能会面临来自老师和家长的指责。而在许多人的“偏见”里,年轻人将大量精力放在体育上,也是不好好学习的表现。
这些旧的观念导致的结果就是,教育重心偏重书本和考试,而体育时常被忽视。学校体育课时常成为语数外等“主科”最爱占课的时间,既然学校不重视,学生也很难从体育课上获取强烈的价值认同。而在家庭教育里,能开明地让孩子“会学会玩”的家长实在稀少,大多数人还是会竭力“配合”学校教育的思路,让孩子把业余时间用在功课上。至于体育锻炼,则是无足轻重的。另外,社会上为年轻人提供体育锻炼的场馆、设施依然是不够的。从公共资源利用的角度看,给予年轻人更多体育训练的资源依然有待加强。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