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泥潭似黑洞
然而,我们不能就此完全断言校园网贷即是相应悲剧的罪魁祸首。实际上,校园网贷弥补了政策原因造成的市场空白,解决了大学生实际消费能力有限与旺盛消费需求之间的失衡问题。
那么,是什么导致校园网贷的当前乱局?究其根源,与当下诸多大学生自身合理消费观缺失密不可分。
当拜金主义思想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大学校园,一些大学生虚荣心使然,面对高价产品,即便囊中羞涩也要设法购置,从而产生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消费需求。
而在许多校园网贷平台,学生只需填个表格,无需资质、担保或抵押,就能拿到贷款,申请便利与提现迅捷的特点即导致许多学生身陷网贷泥潭。加之监督制度不完善,一些网贷公司为拓展业务,风险把控极为松散,贷款审核更是形同虚设。此外,部分机构还利用大学生抵制力差、防范心理弱等特点,委托中介通过“校园代理和层层分包体系”模式对高校学生进行地推宣传,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贷款,提前消费。
因此,在许多方面即呈现出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具体形态:
一、“校园贷”借贷者用途发生变化:一般学生进行校园借贷并非用于学习、生活等,而在购买电子产品、透支生活费用方面占据绝大比例,与校园网贷原始初衷逐渐背离。
二、部分网贷平台带有高利贷性质:一些平台通过收取高额手续费、滞纳金等费用,突破法律对正常民间借贷利率限制,其实际利率水平远超法律的规定,存在变相发放高利贷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为胁迫借款人还款,部分网络借贷平台采取恐吓威胁、电话骚扰等非法催收手段,给大学生正常生活造成困扰,涉嫌构成民事侵权行为,严重的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三、校园网贷行业良莠不齐,诈骗情况时有发生:一些平台审核门槛低,线上通过学生证即可申请小额贷款,平台风控能力不足,客户信息保密不严,存在学生信息被盗用现象;一些网上虚假贷款平台,以校园网贷为名盗取学生信息,在利用信息骗取贷款后消失匿迹,使学生信用记录被抹黑等。
组拳出击治乱象
当前,阻止校园网贷乱象蔓延之势显得愈加迫切,2016年相关部门就相继出台了系列制度措施。如:2016年4月,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8月,银监会发文强调采取“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对校园贷进行整顿提出严肃要求;10月,教育部又下发《关于开展校园网贷风险防治集中专项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高校利用秋季开学时间,面向广大学生,特别是对大学新生集中开展校园网贷风险防范专项教育工作。
但要想全面快速解开校园网贷这股乱麻,亟需一套与相应制度配合、并行之有效的“组合拳”。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方面组拳出击:
一、在高校内建立一套日常监测与预防机制。定期对校园贷款进行检查清理。通过确立学生、辅导员、分管领导多层责任制方式对渗透到高校内网贷机构的信息及时把握,对存在安全隐患及未经学校批准在校园内宣传推广信贷业务的不良网络借贷平台和个人,第一时间向学校保卫处、学工等部门报告,联合地方政府金融监管部门、网信等部门依法处置。
二、与媒体密切配合,形成对校园网贷乱象的监督合力。鼓励学生和相关人员对发现的校园网贷不合理现象进行曝光,让更多学生全面了解情况,使其提高警惕,建立防范意识,同时对无底线开拓网贷业务的机构形成有效的舆论监督。
三、广泛开展大学生金融和法律知识及树立合理消费观的专题教育。通过专题教育,增强学生对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潜在的不良影响及贷款本钱、违约金等收费项目计算方法的认知,使广大在校生自觉树立风险节制意识。
四、建立学生困难帮扶工作站及相应绿色通道。对少数在学习或生活上存在经济困难的学生实现精准帮扶。加强资助宣传,切实提高奖助学金及相关贷款政策宣传的广泛性和有效性,使需要资助,特别是要保证在学费、生活费等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能得到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及时帮助,避免其在遇到困难时只能选择与校园网贷机构联系而形成的被动局面。
网络贷款是伴随“互联网+”兴起的一种新的消费模式,对于大学生这一纯粹且特殊的消费群体而言,校园网贷利弊双生,关键是使其回归于规范与合理的路径上。目前各种“现实悲剧”背后,既有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与消费观盲从之因,亦有网贷平台唯利是图和把关松弛使然。杜绝校园网贷乱象无疑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早日除去校园网贷在社会肌体上存在的毒瘤部分,避免更多悲剧发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