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了解到,张广利并不是华理第一个约学生们喝咖啡的学院党委书记。在他之前,已经有15个学院的党委书记跟同学们喝咖啡聊天,有的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思考”,有的人告诉学生要“有理想、有情怀”,还有的人干脆直接对学生们进行“职业生涯导航”,帮助学生一起制订人生小目标。
化工系系主任吴艳阳把“通海茶叙”开在了教师公寓一楼的聚贤小屋咖啡馆里。她的“聊天课”是华理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场场爆满。华理“小花梨”微信公众号的负责学生告诉记者,公众号上每周发布8个专题“聊天课”信息,每堂课十几、二十人的规模,一般在发布第二天就会被“抢光”,其中游学经验谈是最受欢迎的专题。
吴艳阳两次上课的主题都是“MIT游学经验分享”,两次课上下来,她发现学生们最关心的话题竟然不是“如何申请MIT读研”,而是“华理与MIT的差距在哪里”。
吴艳阳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在MIT访学,此后又到昆士兰科技大学访问了一段时间。她把过去的照片、文字记录等全都翻了出来,尝试归纳总结,顺着学生们关心的焦点,看看华理与MIT的差距到底有哪些,如何补上短板。
新生施文予则对MIT学生也会熬夜处理一个突发BUG(漏洞)感到惊讶,“本来印象中MIT同学都很严谨,现在才知道,原来他们和我们一样,考试前要临时抱佛脚。”
除了学院党委书记、青年教师等,约学生喝咖啡聊天的还有知名企业的华理校友、华理创业青年、“网红”研究生等。
一个关键问题是,学生为什么要用自己有限的休息时间,来跟老师们和学长们喝咖啡聊天?“通海茶叙”既不算学分,又不给老师计入工作量,教师和学生参与活动的动力何来?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随机采访了4名学生发现,学生们参与这类活动的原因包括“与专业课老师拉近距离”“有免费咖啡喝”“了解海外院校申请诀窍”“与创业学长交流学习”“了解知名企业招聘套路”等。
张广利告诉记者,虽然“通海茶叙”活动不计入教师的工作量,但教师对于“跟学生聊天”这件事一点也不排斥,有的教师甚至感到参加“通海茶叙”是一种荣誉,“跟学生聊天,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引导、指导他们,本身就是教师的本职工作”。
张广利说,华理社会学院本身就一直在为“学生与老师见面少”的问题找药方,此前,社会学院还推出了“全程导师制度”,要求每一名大一新生都有一名对应的导师进行指导,“不仅是传授知识给他们,还要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学习的方法”。
华理学工部部长岳海洋介绍,以往“单向灌输”的教育模式往往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通海茶叙”则提出一个完全不同于第一课堂的教学新形式,这种“对话式分享”极大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