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新一届高校毕业生步入就业市场之时。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795万人,比2016年增加30万人。而在上海,记者采访多所高校获悉,201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于2016年10月全面启动后,就业情况总体平稳。无论是校园招聘会数量还是提供岗位数量,都比上年同期略有增加。
据了解,2017届沪上高校毕业生人数比2016届有小幅增加,达到约18万人,预计将有近10万人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
面对复杂多变的就业形势,沪上不少高校主动出击,通过多种方式为毕业生开拓全新的就业市场,提升就业质量。一个明显变化是:国企、民企和新兴业态的创业企业正取代外企,成为高校招聘会中的主力军。
校企合作,锁定用人订单
在上海大学,一批“中”字头的大型国企为应届毕业生带来了大量岗位。以中船重工为例,这家特大型集团公司是第一次到上大“点招”,该集团下属单位及旗下相关公司拿出了一定数量的岗位,到上大通信、计算机、机械自动化以及材料等专业招聘应届生。此外,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集团公司等一批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核心企业,也都向上大的应届生伸出橄榄枝。
事实上,这一系列利好,和学校的主动出击有关。上海大学就业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一年,在巩固传统就业市场的基础上,学校主动联系、走访了一批军工国防、高新技术以及国家重点项目领域的企业,和其中不少重点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而一揽子的用人订单,就是校企合作的“副产品”。上大过去3个月已召开了245场校园专场招聘会,同比增加46%左右。同时,该校综合招聘会惯例是一年办一次,而这一回连开了2天,因为“来招人的企业太多了”。
在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学校相关专业在和中国农业银行开展“订单式”金融人才培养尝到甜头后,也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的重要抓手。
“过去,我们习惯性地认为,金融和财会行业领域的企业和学校的专业设置以及人才培养目标比较契合。但随着一些跨国公司将总部或者亚太中心设在上海,更多大型企业对财务管理等专业人员的需求也在提升。”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副校长顾晓敏介绍,不久前该校和通用电气全球运营亚太中心签署了协同育人的合作协议,除了让专业教育更紧密地对接行业需求,主要的考虑就是扩展学生的就业渠道,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