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近日发布网游新规定引发游戏圈轰动,一份《关于规范网络游戏运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中,针对游戏随即抽取道具、虚拟货币兑换实物、未成年人消费限额等作出明确规定。
利用游戏赌博:禁将虚拟货币兑换为法定货币
利用游戏中的虚拟货币兑换现实中的法定货币或实物,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在网络游戏中发现了新的赌博之道。
媒体报道,四川绵竹的三名男女利用手机游戏从事非法牟利活动,在网上邀约网友赌博,三个月涉案金额达1700余万元。
在今年11月份,文化部公布的首批网络游戏市场随机抽查结果显示,在其随机抽查的200家网络游戏运营单位中,36家网络游戏运营单位涉嫌提供含有宣扬赌博、违背社会公德等禁止内容的网络游戏产品和服务。
对此,在网游新规第十条中提到,网络游戏运营企业不得向用户提供虚拟道具兑换法定货币的服务,向用户提供虚拟道具兑换小额实物的,实物内容及价值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目前一些网游在宣传文案上将会调整,如以“洗脑”宣传语著称的游戏《范伟打天下》,“刚刚玩《范伟打天下》,咣叽,掉下一宝石,微信一扫,立马换了50块钱,老实人不忽悠。赶紧来《范伟打天下》……捡钱。”此类宣传语必将不能再用。
熊孩子玩游戏花万元:游戏设置未成年消费限额
山东的汪女士因为信用卡上莫名其妙消费掉的4147元而找到银行,经核查后,原来是她6岁的女儿下载游戏《时尚娃娃》后花钱购买虚拟道具所致。
青岛市民陈先生7岁的儿子,在偷偷背下了微信支付密码后,拿着家长手机玩微信手游,一个月内玩游戏买钻就花了3万多元。
海南一个11岁的男孩,用父亲的手机玩游戏,背着家人用微信支付的方式,买游戏装备。短短三个月时间,他居然花掉了10万多元。
媒体关于未成年人因为玩游戏而花费巨额现金的报道屡见不鲜,在这些事例中,家长都普遍存在一个疑问“未成年人怎么能轻易在网络游戏中花费出巨款?”
在网游新规中,关于未成年人安全上网提出了诸多规范,例如第十三条中提到,网络游戏运营企业要设置未成年用户消费限额,限定未成年用户游戏时间,并采取技术措施屏蔽不适宜未成年用户的场景和功能等。
“实际目前对于游戏开发涉及未成年人保护问题,相关部门已经查的很严。”某游戏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家此前开发的一款游戏,就因其中女性角色衣着过于暴露,而被相关部门严令重新修改。
该工作人员表示,在游戏设置方面的确应该考虑到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此外通过限制游戏时常、实名制等方式目前都已启用。
记者搜索市面上的一些与未成年人相关的网络产品发现,在保护未成年人安全上网方面目前的确有许多方式。
例如一款专为儿童青少年设计的电脑安全健康桌面“奇未安全桌面”,就是通过开启独有的儿童上网防护功能,能够自动拦截浏览器中不适合儿童浏览的网页内容,使青少年健康上网。
据了解,网游新规《关于规范网络游戏运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通知》将于2017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网络游戏企业相关人士表示,该项通知对于市场的影响较大,此后各家公司均会根据规定提出相应的调整。(记者 谢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