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明(右)、杨兰芬夫妻俩正在基地里研究辣椒种植技术 通讯员陈柯 摄
原来,陈庆光夫妇来自河南,几年前他们带着父母儿女来到黄陂,租下了100多亩抛荒地搞种植。最开始种萝卜、玉米,但一直销售不好,全家人生活困难。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隔壁的群益村有个“农乐红”辣椒合作社,不仅为农户提供统一的辣椒种苗和技术服务,还能帮助销售。于是陈庆光找到了合作社负责人杨亚明,希望也能加入种辣椒的行列。没想到两年下来,年收入居然达到了20多万元。而杨亚明告诉记者:如今合作社已带动了远近300多农户种辣椒,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农户每年每亩的收入达2500元以上。
夫妻双双回乡创业
80后的小夫妻杨亚明、杨兰芬是“农乐红”的创始人,在黄陂土生土长的夫妻俩2006年分别从华中农业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和武汉理工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毕业。杨亚明回到了黄陂,在父亲开办的酱品厂搞原料采购,而杨兰芬则在汉口一家公司应聘当上了会计。
酱品厂需要大量的红辣椒,而本地辣椒满足不了酱品厂的需求。杨亚明为了采购优质原料,孤身一人闯荡于河北、山东、湖南、内蒙等地,他目睹了行业内滥用食品添加剂的陋习,最后萌发了一个想法:能不能自己在黄陂种辣椒,彻底解决红辣椒的供应问题。
说干就干,在父亲的支持下,杨亚明2009年在六指街流转了100亩土地,引进培育辣椒苗,然后将辣椒苗提供给农户种植,最后由酱品厂统一收购。然而,没有想到的是,看上去简单的种辣椒让他损失惨重。由于从河北引进的辣椒品种长得过高,在武汉的梅雨季节里一场大风雨及次日骄阳的暴晒后,已经结果的辣椒全部烂在了田间,一下损失了近百万元。
第二年,杨亚明重整旗鼓再战,这次他从四川引进了新品种,最后收成不错。但由于四川引进的辣椒品种过辣,不符合本地市场的口味,导致滞销,再次损失了50多万元。
连续两年失败,遭受重创的杨亚明并没有气馁,而妻子杨兰芬为了支持丈夫,也毅然从公司辞职回到黄陂,跟杨亚明一起奋斗。两人共同研究市场,钻研辣椒种植技术,没有资金,他们还转让了部分酱品厂的股份。最后他们找到了适合在黄陂种植的辣椒品种,同时还发现:单一为酱品厂提供原料,必须等辣椒变红,周期太长;而市场上需要的青椒量大,完全可以先在市场上销售青椒,等最后一茬辣椒变红后,再提供给酱品厂。
夫妻俩一个在外搞技术找市场,一个在家当财会搞管理,辣椒种植终于在2011年取得了成功,种植辣椒的农户既能卖青椒又能卖红椒,最高的一亩收入能达到3000元。
随后,夫妻俩决定吸纳合伙人、农户入股,筹集了572万元资金,成立了“农乐红”辣椒专业合作社,专心开发辣椒产业。
“公司 农户 市场”闯开辣椒市场
5000亩的种植规模,相对于湖北的辣椒种植而言并不算规模最大的。但杨亚明却发现:省内种辣椒的农户大部分是农户分散种植,菜贩子去收购,而一旦市场行情不好,农户种植的辣椒无人收,就只能任其烂在田里。
“农乐红”最开始采取的是“公司 农户”的模式,由合作社统一为农户提供种苗、化肥农药,然后由合作社统一收购上来销售。虽说农户有了保底价格,但市场价格高时,农户却吃了亏,同时由于物流时间长,青椒容易烂。杨亚明夫妻俩一合计,决定在四季美农贸市场、白沙洲农贸市场和长沙海吉星批发市场购买了几个档口,农户可以自行到“农乐红”的档口,统一使用“农乐红”品牌进行销售,而合作社则以每斤0.1元的价格进行提成。如果市场行情不好,农户的辣椒由合作社保底收购。
加上了“市场”这一环,合作社和农户的收入迅速增加。杨亚明同时研究出了传统露天种植、大棚种植等辣椒种植模式,辣椒上市的时间从每年的5月一直延续到11月,参与辣椒种植的农户也从当初的20多户增加到300多户,如今“农乐红”的青红椒年销量已达到2万吨,年均增幅始终保持在10%—15%。
罗汉寺街沈黄村有10多个贫困户,村支书在得知“农乐红”合作社的辣椒产业后,主动找到杨亚明夫妻俩。在他们的帮助下,贫困户们一起种植200多亩辣椒,结果年收入一下达到了50万元,让贫困户们高兴得合不拢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