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张粗粝的瓦楞纸,在学生们的奇思妙想和巧手下变成兼具审美性和实用性的“建筑物”,灵感的来源是海螺、蜂窝、避风港、叶片等我们熟悉的事物。5月14日-15日,以“记忆场所·生态营造”为主题的特房杯厦门市第六届大学生实体建构竞赛暨首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实体建构竞赛在SM新生活广场举行。来自海峡两岸9所高校的26支竞赛队伍同场竞技,展示创意,交流灵感。经13位建筑界专家、学者现场评选,来自华侨大学的作品《水帘洞》摘得大赛特等奖。
作为我市大型建筑科技文化活动,大学生实体建构竞赛自2011年以来已连续举办六届。本届竞赛由厦门市科协、厦门市台联、厦门市土木建筑学会主办,厦门市经济特区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厦门SM新生活广场联合协办,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承办。
作品《水帘洞》获得特等奖。(本组图 记者 张奇辉 摄)
作品《盲》出自金门大学同学之手。
作品《渡do》可根据需求改变形态。
【作品赏析】
《水帘洞》
水帘洞的设计者之一、华侨大学大二学生蔡悦鹏介绍说,“水帘洞”的想法是在创作中逐步形成的。“我们希望空间给人一种流动感,花果山的水帘洞刚好契合这一点。”在用料上,《水帘洞》走的是“简约”派,各部件裁剪完毕,几乎没有什么边角料。在整体呈现上,《水帘洞》还根据空间的层次感,设计了“成人路线”和只有儿童身高才能通过的“儿童路线”。
《盲》
一个人的时候,即便是在公共场所,也希望有一个专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这是金门大学学生杨承熹创作的灵感来源,她利用“人体视线高度为身高的90%”,对建筑物内部构造进行适当的视线遮挡,产生“盲”的效果。如此一来,无论你是站着还是坐着,都能享受一个人的宁静。
《渡do》
在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生曹哲宁和伙伴们营造的空间里,使用者也是设计者——建筑物上的隔板和梁都是可以根据主观需求移动的,在简单的推拉移动中,空间实现了I、L、S、U型等四种空间的过渡。
选手有特色 大陆选手更精准 台湾选手有情怀
作品完成后的第一时间里,金门大学建筑系学生徐业词就迫不及待地在比赛现场转悠,看看其他参赛学生尤其是大陆学生的作品长啥样。“这是我第一次来大陆,真的跟想象中不太一样。”徐业词在和大陆学生的交谈中发现,大家的创意都很独特,“像我们金门学生会比较偏向单体创作,大陆学生就比较偏向多元,有很多很酷的想法。”徐业词坦言,参加此次竞赛不仅收获了许多建筑学知识,更增进了与大陆同胞的交流和了解。
“希望这一活动今后能再扩大范围,邀请更多的台湾学生参与进来。”台湾逢甲大学建筑学系系主任黎淑婷在观摩完本届赛事活动后表达了这样的希冀。“活动不仅题目设计得很好,使学生受益匪浅,而且增进了两岸大学生在建筑学系方面的交流。”黎淑婷观察说,大陆的学生在结构性方面更成熟、精准,台湾的学生则更推崇趣味性,有“小而美”的情怀。
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增进两岸大学生的交流,正是本届比赛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厦门市科协党组书记徐爱聪说,大赛旨在为学生们搭建课堂之外的实践平台,推动两岸大学生在同台竞技中加强交流、互相学习、携手并进。“大赛的主题是‘记忆场所·生态营造’,‘记忆’本就包含了乡愁的元素,两岸大学生同根同源,在交流中相互促进、成长,意义深刻。”
评选很严格 评委“撞击”建筑物 检查牢不牢固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评委评学生们的作品,可不仅仅看建筑物的“颜值”。现场,评委们敲、撞、坐、摇,一连串动作,只为验证建筑物是否稳当。据介绍,建筑物的审美性和人文意涵仅是考察的一部分,评委们更看重参赛学生对建筑力学与结构的把握能力,同时,作品还必须节能环保,如果选手用的瓦楞纸数量少则可获得额外的加分。
【背景】
1700多人参赛 26件优秀作品入围
一大亮点是,本届竞赛首次将比赛范围扩大至海峡两岸,邀请金门大学建筑学系学生参赛。同时,台湾福建金门马祖地区建筑师公会、台湾逢甲大学的专家学者也应邀观摩了本届赛事。
市科协介绍说,大赛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吸引1700多人次参赛。竞赛分初赛、复赛和决赛,采用分赛区和总决赛的形式举行,在每个高校设立分赛区。经初赛、复赛的层层选拔,最终有26件优秀作品入围决赛。在决赛现场,各参赛团队必须于规定时间里,在9平方米的范围内进行建筑设计及建造活动。(记者 林露虹 通讯员 马宗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