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南京大学一名大三学生在体测长跑时,跑到700米左右倒地昏迷,抢救无效不幸死亡。近些年来学生跑步猝死事件时有发生,体测和学生体质问题成为社会持续关注的焦点。从十月份开始,福建农林大学各个专业陆陆续续开始进行体能测试。本意是督促学生加强锻炼的体测,到底为何成为学生谈及“色变”的对象呢?
又是一年体测季
下午五点,12级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李晓波开始了他坚持许久的长跑。对于只用3分15秒就能跑完1000米的他来说,在体测中取得好成绩并不是件难事。但对于许多其他同学而言,自进入10月以来,体测成了他们面临的最为烦恼与痛苦的事。14级旅管专业雷春花表达了自己对体测的恐惧:“太累了,考前一直担心不能通过,测试完后整个人都虚脱了,有的人不得不去医务室用氧气罩,还有的人第二天就生病,真的让人很害怕。”
2014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最新修订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新的标准增测了50米、引体向上、坐位体前屈和仰卧起坐四个项目,除此之外,《标准》规定,测试成绩将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标准,而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则按结业或肄业处理(因病或残疾学生,凭医院证明向学校提出申请并经审核通过后可准予毕业)。
面对这份新《标准》,许多学生纷纷直呼这是“史上最严格体测”,为了达标,他们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来锻炼。“我不是不想锻炼”14级风景园林专业陈钰解释道:“一来我实在是没有时间,一周只有两个晚上没课,但还要用来学习。其次,我本就不属于运动型,锻炼有时对我是个负担。把学分与体测挂钩有些过分了。”
然而,在郑旭东老师看来,很多学生所谓的没时间、身体弱实则是一种借口:“学生‘怕’体测,其实怕的是个别项目,特别是长跑,男女生都怕。但每节体育课,我都会带学生去跑步,教他们正确的跑姿、呼吸节奏的控制以及体能的正确分配使用。可很多学生都不认真听,草草跑两圈了事,有的甚至在偷懒。加上他们平时缺乏锻炼,身体素质不好,所以一到正式体测,很多学生跑不动,跑完身体酸痛好几天,就会抱怨长跑难。所谓‘怕’体测,其实是平时的懒惰造成的。”
实际上,自2015年9月公布的《国民体制监测报告》显示,与2010年相比,本科阶段的学生,特别是男生,在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和柔韧性等身体素质指标全部下降。福建农林大学体测总负责人魏得建老师说:“现在的大学生大多缺乏锻炼,相对于跑步,他们更喜欢在宿舍打游戏。在中小学生体测成绩上升的趋势下,大学生却呈现下降的趋势。”
那体测引发的效应,又是好是坏呢?
抱佛脚,钻空子,体测问题多
在完成学校规定的体能测试后14级网络工程专业庄旎云就停止了每晚去北区田径场跑步的习惯,她告诉记者,前段时间的运动就只是为了能够顺利地通过体测。事实上,像庄旎云这样为体测冲刺锻炼的学生并不少,李晓波告诉记者,他能感觉到,体测前到田径场运动的人明显增多了,特别是女生。
晚上9时,记者来到北区田径场,14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张森晖刚刚跑了1000米,坐到看台上休息,“后天要体测了,来练练跑步。”当被问到是不是在“抱佛脚”时,他笑着表达了对通过体测的信心,“这学期北区篮球场新增了照明设备,每晚我都会打会儿篮球,身体素质一直不错,现在加练跑步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记者询问了在田径场、篮球场运动的20多名同学,一半人都表示不担心体测,晚上出来锻炼是常有的事,并不是只在体测前夕才来跑步。
而在相同的时间段,还呆在宿舍的同学对于体测的态度就明显不同了,记者走进南一宿舍楼,张森晖和他的舍友邱建强都表示虽然自己平时不怎么锻炼,但这次考前的突击让他们感受到了运动的好处,“为了体测,现在每两天去跑一次步,宅宿舍的时间用来出出汗,感觉颈椎很舒服,晚上睡眠质量也更好了,以后我要多加锻炼。”走访另外一间宿舍时,一位不怎么运动的同学说他并不在意体测,体测前也不去突击,“必要时可能会用‘特别’的方式去体测。”他打开电脑,让记者看论坛、贴吧里铺天盖地的代跑广告,“几家欢喜几家愁”,让多数学生头疼不已的跑步,却成为部分人的商机。
关于代跑一事,大多数受访者都持不赞同的态度。13级轻化工程的梁国航同学说:“代跑可以理解,毕竟有些同学是真的没办法通过。但最好还是不要,体测的目的和效果虽然不一定明显,但也提醒了同学们要重视运动,应该认真对待。”14级森林工程的黄雅蓉同学也不支持代考行为,“这是诚信问题,学生应该好好考试,而且代跑被发现了后果更严重,得不偿失。”
对于这类旁门左道的行为,郑旭东老师表示投机取巧的学生每年体测都会有,代考的其实相对比较少,比较多的是体测过程中钻空子,比如长跑的时候躲起来少跑一圈。“但这些都逃不过我们的眼睛,体育运动的宗旨是‘重在参与’,只要你坚持跑完全程,用时多一点得分低一点没关系,不会导致你期末体育挂科,但一旦被抓到投机取巧,后果很严重,这就是诚信和互相信任的问题了。”
毫无疑问,不管是“临时抱佛脚”还是代跑钻空子,都让体测变了味,脱离了真正意义,“我们不能把体测看做考试,它的本意是为了让学生们形成运动的习惯,而不仅仅是当做一个个必须达到的指标。”魏得建老师如是说。而关于指标,则众说纷纭。
硬指标究竟是对是错?
体测中最有争议的话题是“体测硬指标”,15级茶学专业的张成浩同学表示:“我觉得这样的硬性指标有些不合理,像是引体向上,对于体重较重的同学来说有些不公平。这种以硬性标准衡量学生身体素质的方法太有强制性了,根本不能调动我们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但14级药用专业李凯文同学很是赞同这种“硬指标”的标准:“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检测身体的机会吗?在各个指标的衡量下,我能直观地判断出自己体制的变化,起到督促自己锻炼的作用。”14级国贸专业学生吴锦认为:“现在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以往,制定指标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体测的标准是针对普通学生的身体素质制定的,具有普遍性,是可以接受的。”
来自南非的海外学院旅管专业的克里斯同学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在南非,大学里没有开设体育课程,也不会进行体育测试。学生选择什么样的体育项目,进行什么样的体育活动完全由自己决定,学生体质的好坏完全在于个人,学校不会管,有些不运动的人可能就‘死亡’了。而中国高校这种测试方法,能让我们时刻保持着锻炼的意识。”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除赞成或反感体测的同学外,还有部分同学对体测则不以为然。“你看我这肚子就知道我平时不锻炼。”12级动医专业的杨杰同学边回答记者边用手揪着肚子上的肉。“我不运动,但我也不担心体测,总能过的,大不了多考几次。”同样,14级工程管理专业的汤雯同学也有自己的方法来应对,“只要我能在体育选修课上取得好成绩,就可以补上体测的分数了。”
魏得建老师则表示硬指标是为了督促学生,他拿出一份文件让记者看。文件上显示,在2012年以前,如果耐力考试(800、1000)不行,无论其他项目怎么好,都不能及格,因为耐力是体现一个人心肺的主要指标。但在2012年后突出了加分项目(男生为1000,引体向上,女生为800,仰卧起坐),满分改为120。以前耐力是决定性指标,而现在是重要指标。“所以说现在的指标也不‘硬’啊,800m及格时间都从4分23秒延长到4分30秒了,这说明学生的身体素质一直在下降,如果没有硬性指标,可能学生更加不重视运动。”魏老师无奈地说。
让运动成为乐趣
对于忙着毕业、找工作或是考研的大四学生来说,体测同样是个不可避免的话题。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相关文件的规定,《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同时毕业当年学年的总分占有学生毕业时的成绩等级评定50%的比重。12级会计学专业学生郑奕认为:“大家都在忙着为毕业后的工作做准备,大三大四也没有体育课,这让很多人更不注重锻炼了。”一位一身运动装的大四女生说:“舍友都忙着考研和找工作,锻炼时间相对减少,自己备考公务员没有那么忙,还可以锻炼。”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里,对于时间的分配和自身懒惰意识的克服正逐渐成为推行自主锻炼的关键。
而今的校园里可以看见在实验室忙着做实验、泡在图书馆学习的同学,也有在宿舍玩电脑的宅男宅女,还有操场上随体测季周期出现的锻炼人群,真正去主动运动的学生并不多。“去年每节体育课会跑步,上半年有一小段时间会和舍友天天晚上跑步,”14级水保专业学生郑铭焜停顿了几秒,说出了他这一年多来主动锻炼的时间,接着他又撇撇嘴,耸耸肩说道:“当然,我也知道,这点时间肯定是不够的,我后来担任了班委,加了部门,实在没有多余的时间锻炼。”到了周末,郑铭焜更倾向于在寝室里“好好休息一下”,而不是“一个人很没劲地绕圈跑”。“没时间、很没劲”是很学生不愿意出门锻炼的理由。
“图书馆学习到头昏脑涨,到观音湖畔散散心,田径场跑跑步挺好啊,再绷紧的神经也要放松不是么?”14级园林专业的孙佳瑶从来不觉得体测很难,运动很没劲,她不会刻意强求每天的运动时间,也不喜欢用一些APP将自己每天的运动量数据化,“我下课就和同学一起去跑跑步顺带聊聊天,假期还会去爬山。”她“爱运动爱生活“的心态和“淡定随意”的心情将运动变成了“一件很随心的事”,她还腼腆地说自己锻炼的初衷只是“想减肥”。她回忆起去年参加康宝莱全国迷你马拉松农大站时的情景,那时她和朋友们从北区田径场开始“彩虹跑”,一边跑一边向彼此身上抛撒五颜六色的粉末,回到寝室“从头到尾洗了好久”。“真的不会很累,因为运动什么的开心就好啊!”
像孙佳瑶这样“玩”运动的方式其实正是我们应该提倡的,魏得建老师建议到:“丰富我们的生活,是体育课的意义。从古以来,人就是在运动中不断进化的,只有参与了运动,才会爱上运动,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喜欢的运动,要先找到。”此外,魏老师还表示学校一直在积极开展多项文体活动,以鼓励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并计划下学期实行“阳光长跑活动”。据了解,这一活动是与“互联网+”结合,通过对学生给予精神、物质双重奖励来促进学生填写自己大学四年的“长跑成绩单”。对于现在十分流行的用手机APP量化运动的锻炼方式,魏老师表示也是他一直想做的,让体育与互联网结合,记录下平时的运动数据,这样不用体测,也能让学生自我评价,老师可以在后台根据资料给学生开“运动处方”。(作者:李晨曦 郑超 胡潇飞 唐诗 方霖 杨国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