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建议
与其找导师不如好好复习
“其实在教育部发布通知前,老师们已经这样做了,只要是参加复试的学生提出和老师谈谈都会直接拒绝,这是为确保考研的公正公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导骆冬青教授告诉记者,这个时候求见导师,反而会影响自己在导师心目中的形象,得不偿失。而且现在的复试程序设置相当严谨,就算见了导师的面也钻不了空子。“以文学院来说,初试占40%,复试分笔试和面试,笔试和面试各占30%,笔试两门专业课由四位老师联合出题,面试是由5位老师组成的,各自独立打分。你总不能每个老师都见一遍。而选择导师也不是考前确定的,是进校后双向选择再定,所以,与其动脑筋见导师还不如好好准备看书复习。”记者了解到,东南大学、河海大学等理工科院校也采取多名导师面试一名考生的形式,导师们各自打分,与报考导师提前认识并不会加分。
■记者追问
不允许见面,究竟谁来监管?
有教育专家认为,高校考研复试由各自学校自行完成,教育部出台相关文件,复试前导师、考官不得与考生单独接触,是为了规范考研纪律,让考研更加公开、透明,有其积极意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乏有力监管。记者调查发现,高校并没有出台相关配套措施,部分考生,特别是报考本校的学生,占地利之便,完全可以与导师取得联系。专家认为,尽管有教育部的规定,但尚无可行可考的监管措施,一方面学生寻求指导的愿望很强,另一面只能靠导师的职业操守,自觉维护人才录取机制的公平性。一旦存在暗箱操作的现象,难以得到有效遏制。(钱勇 蔡蕴琦 张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