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上午,正在同济大学上德语课的朱少鹏,接到了一通来自北京的陌生电话。因为正在上课,他随手挂掉了电话。
当天下午,还是同样的号码,给朱少鹏发来了一条长长的短信。点开仔细看完后,惊喜与感动,一下子涌上了他的心间。
自此开始,一段奇妙的缘分重新接续,一个暖心的故事徐徐打开。
2013年朱少鹏在甘肃支教时与学生们合影。(受访者供图)
“像做梦一样美妙”
“我应该给十年前的支教老师打电话吗?”
发短信的人名叫小云(化名),来自甘肃,目前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大四学生。最近她在整理旧物时,翻出了小学五年级时到他们学校的几位厦大支教老师的联系方式。
“我很想打电话给他们,表达我的感谢和问候,感谢他们带给我们一段快乐的时光,但又怕打扰到他们。”纠结了许久,2月28日当天,她在社交平台上发帖求助,没想到获得了众多网友的支持与共鸣。
在网友的鼓励下,小云尝试着拨通支教老师的联系电话,随后又通过短信表达自己的感谢:“我在北京读大学,这十年一切都好,现在也准备工作了。感谢您十年前给我的帮助,那个暑假是我记忆里非常美好的时光。因为你们的到来,我看到了更广阔、更远的世界,也看到了更多未来的样子。”
“像做梦一样,太美妙了。”朱少鹏说,这多年来,自己的联系方式一直没变,“就是希望有朝一日,他们能找到我,我很怀念那些日子”。
除了惊喜和感动,他还仿佛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十年前还没桌子高的小朋友,如今却马上大学毕业了。看到自己十年前种下的大学梦的种子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说不出有多高兴。”
2013年,厦门大学艺术学院大一学生朱少鹏参加了学校的暑期“西部行”支教活动,前往甘肃裴家营镇中心小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支教活动。
这名出生于甘肃平凉市泾川县四坡村的青年,深知走出大山的不易。“我希望给那里的学生带去一些外界的信息,用自己微弱的光为更多孩子照亮未来的路。”
刚到支教地时,朱少鹏就被学生们的热情感染了。“当时,这些孩子已经放暑假了,但听说我们要来,他们便早早到学校等着,帮着我们拎行李、拉箱子。”
在这里,朱少鹏主要负责教授美术课和语文课,并担任班主任。在上美术课的过程中,他发现许多孩子缺乏自信,不敢动手尝试。“于是,我就鼓励他们跟着我画,不管画得好不好,我都会夸奖他们,慢慢地,学生们的胆子越来越大,敢于主动尝试了。”
除了上课,朱少鹏还为孩子进行美育教育,他常常用自己的学习经历,鼓励孩子们大胆想象未来的样子,鼓励他们走出农村,到外面去看看。
小云至今记得当年跟着支教老师学唱《Yesterday Once More》的情景。“我们英语不太好,单词不会读,但当全班一起听这首歌的时候,心里突然有种下一颗种子的感觉。从那时开始,我就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它应该是广阔的、浪漫的、色彩斑斓的。我觉得支教最大的意义就是让我们变得敢于想象,我试图去触碰看上去遥不可及的世界,然后我真的从那时那地出发,一步一步走向未来。”她说。
支教结束时,当地学生在黑板上给厦大支教老师留下的话。(受访者供图)
“感受到纯粹的爱”
教学之余,朱少鹏常常到学生家里家访,这始于他来支教时的一点“私心”。“孩子求学的过程中,来自家人的支持至关重要。当时,我的身边不乏对教育不上心、不支持孩子出去上学的家长,每次想到就会倍感心痛。我也是从甘肃农村中走出的学子,我希望用自己的切身经历,一点点地改变一些家长的观念,让他们支持孩子求学。”
带着孩子们学画画、听音乐、做游戏……一个月的时间,朱少鹏与学生们打成一片,成了备受欢迎的“孩子王”。“我记得当时有一个二年级的小女孩,一下课就跑到我这,抓着我的衣襟,一直跟在我身后,上课了也不愿意回去。”朱少鹏笑着说。
“那时候,我和支教老师们一起参加运动会、做手工,感到特别开心。”小云回忆说,“有一次,朱老师因为打篮球摔伤了胳膊,但他跟我们讲‘就算胳膊受伤了,往后篮球一样要打,生活一样要过’。后来我也经常鼓励自己,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努力做好该做的事,让生活的主线保持积极且永远幸福。”
在记录这场跨越十年的支教情谊的帖子里,小云这样写道:“我一路遇见的所有老师精心照顾一颗小小的种子,浇水施肥,所以我才能生根发芽,开出属于自己的花。感谢每位曾经、正在或是未来会去支教的朋友。”
这段支教经历,同样治愈了朱少鹏自己。“我感觉自己被这些娃们反向教育了。他们使我变得更有信心,更加地热爱生活,最重要的是打开了自己被考题书海尘封已久的心,真切地感受到纯粹的爱,也让我变得更会爱。”
“一共有400多张呢!现在翻开照片,我还是能准确叫出他们每个人的名字。”这些年来,朱少鹏一直保存着在裴家营镇中心小学支教时的照片。他坚持支教,于2014年前往龙岩的一所山区小学支教,2016年毕业工作后也积极参加民间的一些公益支教活动。“借助这次机会,我和小云约定,争取在北京见上一面。”朱少鹏说。
近几日,还有几名小云的同班同学也联系上了朱少鹏,他们有的还在读书,有的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看着他们循着自己的人生轨迹大步流星,按照自己的想法在生活时,我由衷地为他们高兴。”
记者手记
播撒爱与梦想的种子
福建日报记者 黄鑫
这是一个跨越山海的暖心故事。十年前,厦大学生朱少鹏不远千里奔赴甘肃支教,尽己所能带去世界的缤纷,播撒爱与梦想的种子。十年后,当初撒下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支教一方,花开一片。它让两个素不相识的人从此有了交集,成为彼此青春的见证者。其实,朱少鹏在小云家乡的支教时间并不长,但他们的到来,让山区的孩子看到了更广阔、更远的世界,点亮了他们的人生梦想,激励着他们朝着目标迈进,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的未来。
朱少鹏只是中国千千万万支教群体中的一员。他当年参加的暑期“西部行”支教活动,便是由厦门大学西部梦想社团发起的公益性活动。成立18年来,该社团已前往甘肃、贵州、宁夏、广西等地开展了多次支教活动。同时,社团还参与了线上远程支教项目,参与支教的大学生1000余人,共计影响了1万多名西部地区的孩子。
人们常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正是这些发生在身边的温暖故事,让我们相信,让心靠近,让爱传递,便是支教的魅力所在,也是教育的意义所在。
(福建日报记者 黄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于诗词盛宴中看见书香霞浦2024-05-2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