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暗流涌动生死时速
巨大的市场,蜂拥而上的竞争者,使得手机VR领域一开始就硝烟味弥漫。不过虽然行业战略层面的发展速度很快,但到具体的产品层面,还是乏善可陈。
截至2016年8月,各大手机厂商的产品还是以与手机配套使用的VR眼镜盒子为主,但囿于手机硬件的配置,这样的沉浸式体验并不好,画质清晰度、延时效应,都为VR玩家所诟病。
高调进军VR领域的小米于2016年8月4日正式发布了首款VR设备"小米VR玩具版",经过玩家深度试玩之后,可谓槽点多多,被戏谑为"真的就是一个玩具"。不仅是小米,中兴、华为的眼镜盒子也多多少少存在同样的问题。究其原因,还在于目前的技术不够成熟,手机的硬件配置跟不上。目前各大厂商个个埋头做的,就是攻关VR体验的难题。人人都在期待更加尖端、更加好玩的手机VR设备,谁先出来,谁就占得市场先机。
这也是9月13日号称国内首款VR手机谍照曝出引起业界如此关注的原因了。之前各个厂商都还在技术攻坚层面,虽暗流涌动,实则无器可用,无战可打。而只要有厂商率先发布VR手机,对于其他厂商无疑是个巨大的压力,生死成败,就在瞬时之间。
这款已经成型的VR手机到底归属谁家,哪个厂商又会第一个发布VR手机呢?我们不妨在此略作揣测。
根据公式的新品发布时间,乐视将于9月21日推出新机,贾跃亭也发微博爆料,"期待全球首部Le Eco人工智能(LeAl)生态手机尽早面市,不久见!"业内人士猜测,这款VR手机很有可能是乐视9月21日即将发布的新机。
据了解,乐视多年前开始布局VR产业,推出全球首款VR手机有充足的技术实力,乐视VR研发团队100多人,针对光学设计、视觉算法、底层优化等前沿技术,均来自业内一线互联网及智能硬件公司。乐视在美国建立Lefutrue实验室,筹备前沿技术研究,还在筹划VR、AR内容的原创实验室,提升VR内容体验。乐视对VR人才的挖掘不遗余力,就在近期,华为终端1号员工高峻加入乐视,担任乐视创景总裁,将整体负责乐视AR\VR及MFL的管理工作。
但根据贾跃亭的微博,既然将消息说的如此明确,却没有直接点出是VR手机,很可能这款VR手机并非乐视所出。目前媒体偏向乐视的推测,很大程度上也是乐视为9月21日新机发布所做的借势营销和预热推广。
再有实力发布国内首款VR手机的非华为莫属。据了解目前华为有关VR的研究团队就有400-500人,他们还在全球范围内招聘顶级的VR技术人才,有些拥有VR关键技术的创业公司也在考虑收购或投资。
早前已经曝光的华为mate 9的顶级豪华配置被不少VR玩家所关注,据称mate 9后置的双摄像头像素均达到2000万,同时该机还搭载麒麟960处理器,屏幕为2K屏,这都是被称为VR手机的标准配置。因为mate 9的图片已在各大网站曝光,显然并不是现在热议的这款VR手机。
有业内人士甚至大胆揣测,有可能这款VR手机并不归属于当前炙手可热的几大智能手机品牌,而可能是从其他行业切入到VR手机领域的一匹黑马。因为目前不仅是手机厂商,整个产业链及周边企业都对VR这块万亿级的大蛋糕虎视眈眈。从芯片、屏幕、传感器等供应链企业再到谷歌、Nibiru等软件系统开发商,都在致力于从手机VR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分得一杯羹。他们中的任意一员,都可能成为VR手机的切入者。
该业内人士还透露,在精密光电成像+仿生智能算法上有着十年深厚积累的高端视像集团保千里,就极有可能在年内推出VR手机。这一点通过保千里2016年上半年报告和最近投资4000万元认购创新工场股票的举措不难得到证实。该人士分析,像保千里这样从to B领域切入VR手机的厂商估计还不止一两家。
趋势:体验为王内容致胜
随着智能手机厂商及整个产业链全力推动,手机VR的市场正在快速增长。2016年8月,扎克伯格表示Gear VR的月活跃用户已经达到100万,而7月份中国VR眼镜盒子销量也过千万台。这也预示着,手机VR冲击千亿级市场规模的大门已经缓缓开启,在每个环节的霸主都还尚未明确的时间节点上,抓住了机会就是掌握住了未来。
对于手机行业来说,这一拨VR手机的机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07左右的智能手机市场。那时市场真正成型还需要几年时间,但潜力十分巨大。经过较长时间的市场洗礼,最终数百家手机企业凝练为不到10家智能手机为主力的市场格局。
那么,在未来一段较长时间的市场进化中,哪些企业可能成为赢家,真正收获到VR窗口市场的红利呢?
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其本质是一种体验。VR手机作为VR一种载体和设备,如何带给消费者更加极致的虚拟体验,才是最真切的需求所在。而通过手机带来的VR体验,一是取决于手机本身的硬件技术,屏幕、摄像、系统、电池、存储等等,能否带给消费者足够匹敌PC端的VR体验。二是取决于消费者购买的VR手机设备,能否提供足够的高质量VR内容,将用户牢牢粘住。
由此可见,在目前进军VR手机领域的各路玩家中,只有真正具有独创性核心技术的企业,以及具有内容平台优势的企业,才具有可持续的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