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的晚报A10版,厦门抗战死难将士报道里,我找到我哥哥的名字了,他叫黄在根,我们找了好几年都没找到!”前天,市民黄在民拨打本报市民热线5589999,说自家7个兄弟姐妹从抗战胜利后,就一直在找哥哥。其间,母亲去世时,也嘱咐:“无论如何,都要把哥哥找到。”
■黄在根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
■1948年立人日报刊登的名单(黑框处)上有黄在根。
妹妹记忆
曾经担任舞厅翻译养家 偷跑到漳州参军
在8个兄弟姐妹中,黄在根排行老大。大妹黄碧羡回忆,父亲去世早,母亲一个人照顾一家老小。作为老大的黄在根,早早担起家庭重任,照顾弟弟妹妹。
黄碧羡出生于1933年,她还记得,1943年,黄在根从鼓浪屿偷偷跑到漳州,听说后来加入国民党军队。
黄碧羡说,她记忆中的黄在根很聪明,掌握多种语言。当时为了养家糊口,在一外资舞厅当翻译,得到老板重用。黄在根辛勤工作,维持一家老小的生计。
黄在根离开家后,家里失去经济来源,生活陷入窘困。母亲无法养活7个兄弟姐妹,无奈之下,把妹妹们送给了别人家。
母亲遗愿
去世前不敢谈论大哥 要求一定把他找回来
黄在民对大哥黄在根没有太深的印象,只是从母亲嘴里知道哥哥加入国民党军队。黄家母亲在上世纪60年代去世前,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家里人不敢谈论黄在根。
黄碧羡回忆,日本侵占厦门时,哥哥对母亲说,“宁愿做中国狗,也不做日本官”。他离家到漳州,家人并不知道是去做什么。日本投降时,曾有人送来一幅字,黄碧羡不识字,听旁人说是国民党送来的“精忠报国”,来人并没有详说黄在根的下落。家人一直认为,大哥不仅活着,还到了台湾。
黄在根的小妹黄碧云(1942年出生)说,自己对大哥长什么样没有印象,但母亲去世时,反复交代他们一定要找到大哥,“不知道大哥在哪里,怎么样了,一定要找回来。”因此,7个兄弟姐妹多年苦苦寻找。
亲人努力
多次托人到台湾打听大哥 回复查无此人
7个兄弟姐妹对大哥黄在根的了解,除了偶尔听母亲说起外,最直观的就是一张大哥19岁时拍的黑白老照片。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兄弟姐妹们就惦记着要找大哥,但碍于特殊的历史环境,不敢多说。上世纪80年代,兄弟姐妹们开始委托厦门红十字会找大哥,当时台湾方面回复:“同名同姓的人很多,但是没有你们要找的那个黄在根。”
1998年,弟弟黄在民退休后,一次爬山时,结识从台湾来的老陈,先后两次托他把寻找哥哥的信带到“台湾行政院国军退役官兵辅导委员会”。第一次,对方回复说要进一步调查才能回复,第二次则回复“经过调查,并无此人”。
虽然多方寻找未果,但兄弟姐妹们仍不放弃,一听说有人要去台湾,就会委托对方帮忙打听。从抗战胜利后至今的70年里,兄弟姐妹们从青丝找到白发,寻找大哥的心情愈加急迫。2年前,黄碧云印发和发放“寻人启事”,但也未果。
“我在晚报抗日将士名单上,看到大哥的名字了!”黄在民第一时间给兄弟姐妹们打电话,并致电本报市民热线5589999,希望能有哥哥的资料。
“我们都老了,非常想念大哥。”黄在根说,虽然实现不了团聚之梦,但总算找到大哥,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
链接
名字出处:1948年3月5日的《立人日报》
原文内容:勤总司令部抚恤处奉命编辑忠烈将士姓名录,以供入祀忠烈祠及春秋二祭之参考,经该处分县编制,业将初编印就各县市检同姓名录五份,寄转县市府、参议会、民教馆等有关机关以备参考。
该名册所载之本市抗战殉难将士共40名,其名单为:……黄在根,(二等兵,146师437团特务排,21岁,民国34年七七在安徽阵亡)……
征集令
读者可通过扫描微信二维码看烈士名单。如果您是报道中厦门阵亡将士的亲属,或者了解他们的情况,请联系本报市民热线5589999,我们将追寻英烈们的足迹,更多地还原他们的英勇事迹,让他们被更多人铭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厦门市“一张床”政策吸引力强 追梦大学生2025-01-03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