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期退烧不跨年最热销
10月上旬,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对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中的行为进行规范,同时明确提出了银行理财产品的分级销售制度,将起售金额与理财产品的风险程度挂钩。虽然该《办法》明年1月1日才会实施,但根据银监会要求,各家银行必须在10月底前完成自身的理财业务自查整改。
市民林小姐就发现,不仅过去常见的期限三五天的超短期理财产品看不到了,国庆前大量销售的期限在十几天至一个月以内的短期理财产品也不多。除了银行常规发售的滚动超短期限理财计划,如中行的7天自动滚续、周末理财等产品,单独发售的超短期限产品已不见踪影。
“目前我们主要销售的是1个月到3个月的短期理财产品,其中最热销的是40天至50天期限的,基本上一推出就被抢购一空。”工行厦门思明支行国际金融理财师张艳玲表示,因为50天以内的理财产品,在12月底前会到期,对投资人在年底的资金使用影响较小,所以最受青睐。
收益率降低预热年底行情 不仅超短期理财产品销声匿迹,理财产品整体的收益率水平也出现回归“理性”的趋势。与国庆前动辄6%以上的年化预期收益率相比,近期在售的理财产品中,5%以上的预期收益率已经算是高收益,仅有部分澳元理财产品收益率在6%以上。
“目前销售的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基本上分为两档,12月31日以前到期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在4%左右,12月31日以后到期的则在5%以上。”一家国有银行负责理财产品研发的人士证实,对于银监会出台的《办法》仍处于“消化”阶段,因此银行近期对于冲高理财产品销售的欲望并不强烈。
大多数钟情于银行理财产品的市民,除了看重其较低的风险和可控的资金占用时间外,对于高收益理财产品则更加“趋之若鹜”,而目前相对“理性”的收益率让他们多少有些“失望”。
市民陈先生就认为,虽然今年以来一直有限制高收益理财产品发行的消息传出,但每到季末监管时段,银行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的积极性依旧高涨。现在已经进入11月,不知道之前的情况在年底是否会再现。
对此,有理财师表示,预计在12月底银行会有冲高存款的冲动,因此年底理财仍值得期待,建议市民投资那些在12月底前到期的理财产品,以便届时可以重新选择高收益产品。
中小投资者别仅盯收益率
理财师提醒,高收益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对于中小型投资者来说,收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观。
以一款7天理财产品为例,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投资起点是10万元,如果到期达到预期收益,那么投资的实际收益为100000×6%×7/365=115.06元。可见,在资金量小的情况下,盲目追捧超短期、高收益的产品其实并不明智。
理财师建议,选择理财产品,首先不是比较预期收益率的高低,而要准确地估计出未来一段时间内对资金的需求情况。如果确为闲置资金,则宜选择中短期理财产品,可兼顾资金流动性和预期收益率。
此外,投资者要特别关注说明书中关于产品收益性质的描述,如果是保本浮动收益产品,银行会保证客户本金不受损失;如果是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银行并不承诺保证客户本金,此时客户需要自行评估产品的投资风险,并决定是否购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