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养父母和清洁工陈阿姨(中间),三人约好一起去查档案。
(记者 吴俊鸿 见习记者 张明蕾)生母还没找到,养父母准备卖房筹款,女孩李文青的离奇故事,牵动了很多人。本报连续两天对此进行了报道,昨日,不少热心市民来电表示愿意为文青捐款。同时,本报和《闽北日报》展开厦门、建瓯两地联动,时刻关注事件的最新动向。
热心读者要捐钱 本报牵线搭桥
“我想捐款给李文青,表达一点心意。”“我想给李文青捐款,该怎么做?”昨天,本报热线968820接到好心市民打来的电话,希望能尽一点微薄之力。
“我捐的钱很少,就五六百块,很不好意思。”郑小姐说,在日报上看到李文青的故事后,就决心要捐一点钱,“如果能帮到她,心里会好受些。”郑小姐经常会留意本报上的一些类似报道,或多或少都会给需要帮助的人捐点钱。“这是积德行善,我会坚持一生的。”
黄女士表示,这两天她一直在关注本报对文青的报道,左等右等也没有看到捐款账号,索性打电话到报社询问。
爱心不分大小,对所有关心她和给她捐款的人,文青表示了深深的感谢。
本报联手《闽北日报》 一同为文青助力
在热心电话纷纷询问的同时,昨日下午,本报记者联系上了《闽北日报》,展开了一场两报联手、两市联动的爱心之旅。
昨日晚上,《闽北日报》的记者赶赴建瓯,当面采访了文青父母和清洁工阿姨。昨晚8点多,《闽北日报》记者和文青父母碰了面,一起来到了清洁工陈阿姨的家里。原来两家住得并不远,陈阿姨和文青的父母还是老朋友。
“前几年有人打听过文青,问我当年那个女孩抱给谁了。”陈阿姨的一句话点燃了文青父母的希望,可惜的是那个打听人的详细情况她已经记不清了,而文青父母从没有接触过这人。
陈阿姨说,她能肯定的是,孩子的生父一定是当地人,因为他当时操着小桥镇附近的口音。
今天将去妇产科找记录 做好寻找配型骨髓准备
当年管理妇产科档案的工作人员出差了,预计今天会回建瓯。昨晚,陈阿姨和文青父母约好,准备一起去妇产科查找当年的记录。
不知道妇产科之行能不能找到线索,文青心里有点担心。昨天下午记者联系文青时,她说:“去做二次化疗时,我打算问问中华骨髓库的事。”文青说,如果找不到亲生父母,就必须走骨髓捐献这条路。寻找捐献者和骨髓配型要在术前一个月内完成,时间并不宽裕,文青现在就开始着手考虑另一条路了。
医生说她接电话不方便,文青特地公布了自己的博客地址(http://blog./u/2141598215)每天都会更新,关注她的读者和网友,可以上网留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登录| 注册